麻辣烫是最近这两年才流行起来的,吃法也多样。
在我的家乡,最早的麻辣烫是用一只砂锅里面放上熬好的鸡汤,加宽红薯粉条,炸鸡块、鹌鹑蛋、青菜、切丝的千张等,小火慢煨,大概半小时左右,加入调制好的辣椒油和醋,吃起来酸辣咸香,辣酥酥的粉条呲溜溜进到口中,千张丝嚼起来韧劲十足,再来一口鲜美酸辣的汤送下肚。我感冒时最喜欢吃这个,一碗酸辣可口的汤热热下肚,头上身上汗水涔涔,立刻觉得浑身轻松,感冒也似乎好了一大半。
后来麻辣烫发展多样化,街上开始有简易的手推车,各色蔬菜如蘑菇、木耳、金针菇、豆皮、豆腐泡、更有猪血、火腿肠等穿在竹签子上,林林总总摆了一车。竹签子们都浸在事先调好的汤汁里,顾客前来,挑中那个,就把那个拿出来,再放到锅里统一加热,后去掉竹签放入一次性的碗中,加葱花、香菜末,递到顾客手中。
这种麻辣烫开始出现,便迅速风靡了整个城市。每次上街,我都会吃,但不知为什么,看着手里的一次性碗筷,心里便会想起那个用小火煨了半个小时的砂锅麻辣烫,还有用来喝汤的精致的瓷勺子。只是那家店早关了门,而我,也再没有找到如它一样的麻辣烫。
后来离开家乡,有一年,住在所在城市一个很老的社区里,那个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吃的东西超级多。每到下午五点多,各种卖菜的、卖小吃的、卖零食点心的都纷纷出摊,把本就不宽的街道挤得更加狭窄。热闹而繁乱,有着传统的生活的气息。
到了晚上七八点钟,摆摊的纷纷打道回府,留下一个脏乱的街道独自在路灯下沉默着。那个夏天我考证书,每天去补习班上课,晚上九点钟下课,勉之来接我,我们一起走在夜晚的脏乱的街道上。每到这时,街道的第四盏路灯下总会孤零零伫立着一个摊位,一米左右的长度,竹签子穿着各色菜,外面白底红字三个大字“麻辣烫”!我在摊位前停下来,挑几串蔬菜吃。卖麻辣烫的是一对四五十岁的夫妻,操着一口河南话,女的褪竹签收钱,男的负责烫菜。他们的汤格外的好喝,醇厚而甘美,据他们说,是十几种香料配制的。那个夏天,我的味蕾奉献给了这个街边的麻辣烫。
冬天时我们离开了那个社区,没多久社区全面拆迁了。我没有再见过那对卖麻辣烫的夫妻,也再没吃过那个精心配制的麻辣烫汤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