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朋友圈里絮絮叨了八年,有时只言片语,有时长篇大论,无论写什么,感觉都像是在和熟识的人交流日常,不用交代背景,不用前因后果,自动假设都是相互了解的,至少也是相互认识的。
而且总有那么一些亲人朋友关注点赞,偶尔回复,或者留言里随意的调侃几句。反正朋友圈的功能就是分享生活,无非就是让大家都知道,即使不曾见面的日子,也都柴米油盐,各自安好。如果见面,也会相视而笑,寒暄一句“朋友圈里天天见”,便不至于太过尴尬和陌生。似乎参与了一个人的朋友圈,也就是参与了他真实的生活。
对于一个热爱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又不曾想要真的写出点什么的人来说。微信朋友圈绝对算是一个随意的舒适的温暖的小港湾了。我在那里自由的抒发了好些年,收到过不少真挚的意外的另人感动的回复和留言。她们像是寒夜里的火把,暗夜里的星星,给我温暖,也照亮了我的生活,一个辞职在家带着俩娃的家庭主妇的生活。
原来写作这种事也是会有生命的,写的久了,它就慢慢的长大了,和我可爱的孩子一起,不知不觉慢慢的长大了。它们需要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水份,更多的阳光。我无法忽视这种内生性的变化,它在寻求突破,就像一颗小草的种子要冲破覆盖在它头顶上的土壤而钻出地面一般,朋友圈这片曾经给予它温暖和爱护的土壤如今已成了它的桎梏。
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我将写作这件事从朋友圈搬到了简书,在二零二零庚子年立春那一天,从我们正在经历的全民宅家举国空巷抗击冠状肺炎的瘟疫开始,大约是因为走出童年以后生命中第一次有了那么多无所事事的闲暇时光所致,唯一要做的就是不出门。这竟然成了一个契机,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剧烈的影响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它以各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影响到了这场灾难中的每一个微小的个体。比如我,竟是这般被改变。
自从将写作搬到简书这个有着几十万热爱写作的注册用户的专业平台,加入了日更挑战以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每一天,我都奋笔疾书,那种迫切的需要成长的生命力推动着我,似乎不是我要写,而是不得不写。每天只要打开简书按下开始写作的那个红色小圆点,就算本来没想写什么,许多文字也会从你手指下的键盘上自己溜出来。就像有一句话说的,如果你爱一个人,即使你捂住嘴巴,它也会从你的眼睛里跑出来。
对,就是这种感觉吧。即使在半个月之前,我都不曾想我真的会认认真真的把写作当成一回事儿,但是现在看来,写作是我的真爱无疑了,既然真爱来找我,那我一定要好好对待他。2020年,一场瘟疫让我学会了一件事,有生之年,不要轻易开始一件事,不要轻易展开一段关系,或人或物;如果选择了开始,就不再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