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9年
“拥抱变化”
马云说:免费是最昂贵的生意。为了培养市场,做大市场,先期只能免费让商家试用、入驻。
免费毕竟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线下的假货也一起搬到线上。因为是在淘宝上买的东西,假货的罪名就归功于淘宝,淘宝于是成为“假货市场”的代名词。
不仅淘宝上有假货,阿里巴巴B2B网站上也有假货。
2011年是阿里巴巴的“打假年”。因为假货,淘宝被央视曝光,阿里巴巴上了美国的“301”黑名单。
要根除假货,只有抬高门槛,让优质商家入驻。“抬高门槛”意味着“收费”。变“免费”为“收费”,淘宝商城顷刻变为“伤城”。无数的淘宝小卖家起来反对马云,反对收费政策。马云一时间从“创业教父”变成“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商人。
商家的“暴动”让马云真的很“受伤”。整整9年免费,最终反目成仇。
回想创业之初,当马云四处宣传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被当成“骗子”时,马云没有动摇;在2009年的首届网货交易会上,马云充满激情地说:不做电子商务,五年后你会后悔。而现在,面对商家的不理解,马云愤怒地表示:“如果有来生,再也不会选择做电子商务。”
看来,马云也有他的“难言之隐”。
尽管他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们要让几千个人成为百万富翁,让几十万家的企业赚到钱,让上百万的创业者成功。”尽管这些 “痴人说梦”,最终都变成现实,而且里面的提到的数字,未来都在后面加上一个零。但在当时,客户不满意,外界不理解,出现这样的危机,真的让人意想不到。
不是马云不仁义,而是社会环境变了。
“拥抱变化”这是马云在演讲中无数次提到的关键词。“变化”是东方哲学中的核心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变化”才是永恒,要用“变化”的头脑去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从战略发展来看,淘宝已经到了变革的时候。
当初为了扩张,一些中小商家鱼龙混杂,不断爆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恶性商业欺诈事件不断发生。当占据一定规模后,必须解决的是过度膨胀带来的问题。首要问题是将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既要维护小卖家的生存底线,也要有利于大商场的品牌发展。
拆分,将B2C的淘宝商场独立出来。“小即美”。按照马云的原则,一个部门一旦做大就必须拆分。把大公司拆成小公司运营。把“大而全”的帝国模式变为“小而美”的生态模式,使生态系统更加市场化、平台化、数据化和物种多样化。以便更多地赢得市场和客户的机会,这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
2011年——2013年,马云连续进行了三次拆分。第一次是2011年6月,马云将淘宝分拆为一淘网(搜索)、淘宝网和淘宝商城(后改名“天猫”)三家公司。第二次是2012年7月,马云将聚划算从淘宝中独立出来,将B2B业务拆分为“阿里国际业务”和“阿里小企业业务”两大块。这样,阿里巴巴集团业务变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ICBU)、阿里小企业业务(CBU)和阿里云七大事业群,七大事业群的总裁被称为“独孤七剑”,他们直接向马云汇报工作。第三次是2013年1月,马云宣布在“七剑”的基础上,将阿里巴巴集团拆分为25个“小事业部”。随着这些业务板块的规模不断做大,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
这就是马云立志要建的新商业文明:开放、分享、透明和责任。
马云说,在20世纪,如果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需要抓住机遇,而21世纪,如果想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解决社会问题。当今中国的社会问题是增加就业、扩大内需、让农民富裕起来、让经济可持续发展。
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的过程中,提出未来要为1000万家小企业解决一个生存、成长和发展的平台;为全世界解决1亿人的就业机会,为10亿人打造网上消费平台。如今,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可以无限扩充容量的网络销售平台,其规模已无可企及。
2013年,当49岁的马云宣布交出CEO的权杖时,阿里巴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eBay和亚马逊的总和,并占到中国GDP的2%。阿里巴巴的销售已经占据了80%的电子商务市场,形成了绝对的垄断格局。
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马云的理想是要使电子商务占整个中国销售市场的一半。
马云就是这样一个追梦狂人,他敢做梦也敢实现梦想。阿里巴巴策划的“双11、双12购物狂欢节”,就是阿里巴巴不断刷新纪录创造神话的日子。
2012年的“双11”,阿里巴巴创造了191亿的日交易额神话,2013年的这一天,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50.19亿。到2019年的“双11”,天猫(淘宝商城)创下2684亿的成交额这样的神话。比头年2018年“双11”总交易额2135亿元超出5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