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豆瓣评分8.9,票房更是突破24亿,作为一枚小小票房的贡献者,小编今天就从“关键对话”角度来和大家聊聊《我不是药神》中被我们忽略的那些闪光点。
1.和自己对话,从内心开始
根据真人真事“陆勇案”改编而成的《我不是药神》,让不少人自问:如果我是主人公程勇,我会坚定不移地为了与我毫不相干的慢粒白血病人奉献一切吗?相信很多人都会表示不敢。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让程勇坚定不移地走上这么一条注定艰辛的道路呢?
在高风险问题时,精英们总是首先明确自己心中的目的和动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这个目的都不会动摇。
——《关键对话》
而程勇就是这么一位找到“心”的方向自我对话高手。看过影片的伙伴都知道,程勇并不是一开始就坚定不移的走上这条艰辛的路。他也曾迷茫在利益中,也曾恐惧将来被判刑,直到见到吕受益被病痛折磨地自杀,才开始后悔愧疚,并坚定了心的方向——他想要让更多的慢粒白血病人活着,哪怕进监狱、倾家倒产都在所不惜。
看程勇从利欲熏心到害怕、到迷茫、再到愧疚、最后坚定,他和自己的每一次对话,都实现一场“心”的蜕变。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时候,都忘记了和自己对话,让自己随波逐流迷失在一个又一个欲望、失败、恐惧中。
2.和别人对话,坦诚沟通
当程勇遵从自己的内心,将孩子送出国,全心全力为慢粒白血病人争取“格列宁”药源的时候,警察也在紧锣密鼓地追查贩卖“格列宁”的幕后者。面对警察的追查,90%的慢粒白血病人选择了沉默。最让人悲痛的是,小黄毛浩子选择了暴力反抗,最终导致车祸身亡。
我们很想像程勇一样质问警察“他犯了什么罪,他只不过想活着”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深思一下,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应对警察地追查呢?电影中也给以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坦诚、真诚地向警察说出我们的内心想法。
在问询间,这位奶奶的坦诚回答给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并让慢粒白血病人获得了警察的集体释放:
“ 我们吃不起正版的格列宁,房子被我吃没了,家庭吃垮了,你把他抓了我们都得死我想活着。你能保证你这一辈子就不生病吗?我想活着。”
也许坦诚说出我们的想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场景,但至少我们应该知道在面对冲突的时候,沉默和暴力绝对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坦诚沟通显得更有价值。
3.和不同利益方对话,抓住共同目标
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大部分的矛盾都是来源于立场不同。这一点在《我不是药神》中也被充分展现,在电影的前段,我们时刻被警察和假药贩卖者,正版格列宁和仿制格列宁,乃至假药贩卖者之间尖锐的不同立场给触动情绪,不知该如何化解他们之间天生的仇敌关系。
到了《我不是药神》的后段,我们却满含泪水的看到:这些不同立场的利益方,最终不约而同地促成“慢粒白血病进医保”。比如:
警察和药贩子:发誓要抓到药贩子的警察最终宁愿被革职,也要放弃追捕药贩子程勇。
药贩子和药贩子:利欲熏心的张院长宁愿坐穿牢底,也不愿供出程勇。
制药厂和供货商:印度仿制药哪怕被停产,也要提供货源给程勇。
……
以上不同利益方在一次又一次的对话角力中,让慢粒白血病人活着的心愿成为了大家一致的目标,这股上可让法律为之动情,下可民心自发送行的力量,促使最后国家启动“慢粒白血病进医保”的完美大结局。
看到这里,我才猛然醒悟:在冲突激烈的关系中,想要让不同利益方走在一起,找到共同目标是关键。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来我们微信号“关键对话凯洛格”,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