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常听父母说:“父母望种田,小孩望小年。”此话一点也不假,我曾经就是一直盼着过年的小孩。
虽然临到过年时,都已寒冬腊月,但每到这个时候,父母才能稍闲下来,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请人上门缝衣服、杀年猪、做年糕、炒花生、做米糖......
印象最深刻的是除夕夜的前两晚。父母会把香肠、腊猪蹄、腊肉、腊猪头洗尽后,放入一口大铁锅里,一起煮熟。
那是一种老式的土灶台。父亲会搬来很多大块的木头放进灶孔里,待木块都燃烧后,红红的火苗照得灶前的父亲满脸喜悦。那时的我,以为父亲一直不会老,一直会陪着我们。随着铁锅里温度的逐步增加,锅里的水也沸腾起来,腊肉开始慢慢满屋飘香。
我们姐妹三人,还有母亲和奶奶就坐在离灶台不远的地方烤火。父母都知道几个孩子一直不愿意去睡觉,是馋着锅里的肉。
“你爸看一下肉熟了吗?用筷子戳戳。”母亲一般会让父亲试一试。
“差不多了,肉可以用筷子戳动了。”父亲满意地回答。
“那把猪蹄上的肉割一些下来,给这些馋孩子吃了,好安心睡觉。”母亲的责备里藏着爱意。
“哇,好香啊!你看你的脸上都是油,都变成馋脸猫了,哈哈......”我和姐姐几人边吃边闹,父母和奶奶被火苗映红了的脸上都是笑容,都被我们几个孩子的馋样逗乐了。
到了除夕夜,父母几乎一夜未眠。按习俗,至少要准备好12样菜。鱼代表年年有鱼、海带又称清带,代表健健康康、肉丸代表团团圆圆.....
乡亲们有比赛迎除夕、争好运的习俗。我家吃团年饭也会在早上6:00前吃完。父母通常会在除夕前切好菜、炒好炖好,省下早上做菜功夫。
凌晨12点一过,爆竹声早已此起彼伏,我们这些兴奋的孩子好不容易在床上翻来滚去的睡着,迷迷糊糊又听到父母在厨房里忙碌地声音,此时再也睡不着了,睁着大眼听爆竹声。
“孩子们,准备起床吃团年饭了。”父母一声呼唤,我们都急急忙忙地从被窝里钻了出来,喜悦都赶走了寒冷。
饭桌上,父母给奶奶夹菜。我们也学着父母的样子给奶奶夹菜,给父母夹菜。父母又把菜夹到孩子碗里。喜悦和快乐都在饭碗之是传来传去,在家人的心里欢跳起来。
吃过团年饭后。孩子们都从出门了,运气好时,遇到下雪天,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累了冻了,又跑回家吃点东西,烤会儿火。疯着玩,快乐地吃。
过年这一天,父母还会贴春联,到处喜喜洋洋。这一天,父母也不会责骂孩子,都是为了讨个好意图。过年哭,一年哭,过年笑,一年笑。
前两日,我和儿子读《元日》这首诗,读到“爆竹声中一岁除”,儿子问我:“今年过年我们回老家吗?我想回去放爆竹,打雪仗。”
在儿子期盼的双眼中,我读到孩子对过年的渴望。原来孩子都盼过年,都希望感受过年的快乐。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孩子的话,让我想起曾经年少时过年的快乐。我们曾经都是盼过年的孩子。
如果有时间,还是回家过年吧!趁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