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最近身边的朋友都着魔了。不管是以前沉迷剁手的、逛街的、聚会的、刷剧的,现在都开始玩命充电、搞自我提升。
硬核的学学编程、捡起英文;软核的开始琢磨艺术,陶冶情操;以前班上的“吊车尾”,开始研究如何高效学习;曾经的学霸即使没有去世界顶尖名校读书,也不忘一门又一门地刷名校开设的免费公开课,像学生时代那样认真、努力。
过去大家只是年年立flag、年年倒,但今年就业大环境不好是共识,这让很多危机感强的职场人意识到,与其焦虑、坐以待毙,不如趁这个机会发奋充电,利用这段蛰伏时期好好提升自己,等时机成熟,在职场上或更上一层楼、或华丽转行。
但职场人自我提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最怕就是陷入自欺欺人努力/自律的错觉里,荒废了时间和金钱。
先检测一下,以下几种常见的自欺欺人式努力/自律,你中了几招?
朋友圈自律——打卡背单词/上网课/社群,只看过程、不问效果;
囤积型自律——mark一堆干货、方法,但从来不翻;
触发式自律——看到别人如何如何,受了刺激才开始有动力,但压力小时候马上坚持不下去;
转嫁型自律——想完成一件事,第一反应是大张旗鼓广而告之、找别人监督;
花钱买自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装备先买一堆,至于正事儿,嗯,看心情吧;
补偿式自律——充电一小时、刷剧一整天……
这些自欺欺人式的努力虽然啪啪打脸,但不可否认,一边工作一边充电、时间和精力跟不上;
加班、聚会等容易打乱学习计划;“孤军奋战”的孤独感且不容易检验学习效果;
因为充电而放弃了休息、娱乐,内心难免不平衡;为了消除焦虑而盲目跟风……这些都是职场人充电存在的难点。
因为有了这些切实的难处,才会产生上述那些自欺欺人的努力。
想通过充电提升自我,职场人要做的不是硬碰硬克服上述困难,而是要掌握一套巧妙的方法,避开上述坑。以下三个要点可以很好地帮你。
01
功利性学习
所谓的功利性学习就是:按需学习。
无论你是想补充短板、提升工作能力、急需转行、还是为了搞定客户,先产生实际的、具体的学习需求这是第一步。
虽然把“学习”和“功利性”搭配成组合有违学习的初衷,但能够更功利地去学习,一方面可以减少本就精疲力尽的职场人消耗更多精力;
另一方面,因为功利而获得的好处(比如解决了工作上的难题、获得了更好offer)也让职场人更有意愿继续学下去。
想要功利性学习,有两步要做到位:
步骤1:选问题——确定一个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2:定范围——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首先,根据问题解决的迫切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如果解决问题的时间比较充裕,就可以学习得全面一点;如果解决问题的时间很紧张,就要学习立马就能起作用的具体方法或技巧。
举例:假如你是一名外贸公司的跟单员,利用下班时间你在提升自己的Excel和英文水平。
从工作内容来说,你学英文的动力可能更大一些,因为日常工作中你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用它;但如果你是一名会计从业者,情况应该刚好相反。对你来说Excel比英文更重要。
其次,确定顺序:确定学习内容范围后,根据问题解决的进度确定顺序。解决周期比较长,而且可以分几个阶段来处理,就可以优先学习第一阶段立马就要用的内容。
“定范围”这个步骤很关键,因为它帮我们控制住想学更多、更杂东西的冲动,从而避免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02
别为难自己的意志力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是职场人充电的顽疾,然后我们把这归结为自己意志力不强大。
其实这不完全是自己意志力薄弱的问题,因为工作、通勤、加班确实搞得大家精疲力竭。
所以,如果一直用功利性学习的态度去充电,在一开始就选好问题、定好范围,按需去学,这本身就节约了自己大量的意志力。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小方法可以帮到我们:
1.将专注模式(focused mode)转为发散模式(diffuse mode)。
在Coursera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Learning how to Learn这门课上,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教授提出了学习的两种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是让大脑有意识的专注在你想要处理的事情上,按照大脑中已有的固定的模式和思路来思考问题。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高效的吸收新知识、解决问题。
但问题在于当我们使用专注模式思考时,会出现一种叫刻板印象(Einstellung effect)的现象,即当问题的初始解决思路已经出现在脑子里的时候,我们会被这个想法限制,想不到别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一开始的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它就会误导我们接下来所有的思路。
所以芭芭拉•奥克利教授建议学习者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来回切换的方式进行学习。
发散模式是一种无意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脑会让思绪在已有的概念之间来回跳跃碰撞。
有时候我们思考一个困难的问题,想了很久也没有头绪,不如暂停学习,出去走走、小睡一下、体育锻炼、听听音乐,让大脑会自动切换到发散模式。
一般情况下,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的放松就足够让发散模式取得一个比较大的进展。当你再回到问题上时,答案可能会意外浮现出来。
给职场人总结了一套充电的“套路”:
开始接触一个概念或者问题时,使用专注模式来思考。
完成一段时间专注的工作或者挫折感出现时,试着转移注意力,放松一下,做些别的事,让大脑以发散模式开始工作。
不要贪多,无论任何知识每天学一点,让这两种模式能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正在学习的东西。
2.用好提神醒脑的东西
当你一天工作完什么都不想做,只想瘫在床上时,不妨使用一些提神醒脑的东西让自己状态回归。
包括,喝点咖啡、茶或功能饮料,学习时听的节奏感强烈/平缓的音乐、学习前小憩30分钟。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用“咖啡醒脑大法”的:开始充电前的20分钟我会来一小杯;充电两小时后感觉疲惫,暂停休息5-10分钟,继续充电状态还是不佳时,我会喝杯低咖啡因的咖啡。
《美国2015-2020饮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400毫克为佳,约等于星巴克的4个中杯,国内很多人的量远达不到,所以“小酌”无妨。
如果不习惯喝咖啡,在开始充电前小憩30分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刊登的研究显示,研究员们在一天中四次测试研究对象的感知表现。
他们的感知能力随着每一个测试的进行而逐渐衰弱,但是在两个测试之间进行30分钟小睡的研究对象的感知能力会停止恶化。
无论是小酌还是小憩,都能帮助我们恢复元气更好地开始充电。
03
学以致用,做到可迁移
所谓“可迁移”,就是能够把所学用到实际工作中。举个例子:假如你从事营销方面的工作。
通过课程、书籍你了解了很多营销案例和方法,这只能算“知道”或“记住”;当你能用这些案例和方法让客户为你提出的营销方案买单,甚至策划了一场成功的产品营销活动,这才算所学“迁移”成功。
一般来说,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算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
能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无论是图表、歌诀、顺口溜、思维导图、类比等什么形式都可以;
能讲给别人听,并能回答对方的疑问;
有机会刻意去运用,并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文章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一些免费优质的资源(假设你是自学而非报班考证)。
自学网站
在网站上你可以按照学科(比如电脑办公、平面设计、影视动画等)、职业和学习阶段进行筛选分类:在每一类学科下面又有很精细的分支分类,比如会计课程:精确找到自己所需的学习素材。
一大波世界名校开设的免费公开课
如果你不排斥看英文字幕,哈佛、MIT等一众名校开设的课程是很好的学习资源。根据以往学习者的评价,我总结了编程类、社交媒体与线上营销、沟通类、创业类四大热门“学科”里评价最高的几门公开课,供大家使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无论你过去曾多少次拖延、放弃,现在开始为自己的职场生涯铺路,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