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名医学专硕研究生,目前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白天基本上都是在上班,搞科研的时间根本就不多。虽然毕业要求不是很高,发一篇低分的SCI即可毕业,但是对于我这样整天都要在医院上班的人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第一没有时间做实验,做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第二导师整天都好忙,根本没有时间指导自己写论文。
研一的时候,被导师送去外地参加了meta分析的培训班,学会了meta分析相关的技能。本来想发一篇meta分析SCI来满足毕业就算完成任务了,令人无奈的是本人不才,meta分析学倒是学会了,但是一直选不到合适的课题,凡是自己想到的课题都被别人发表了,连做更新的meta分析都没有机会。就这样白天上班,晚上查看文献找课题,就这样兜兜转转,过完了研一和研二的生涯,文章还是没有着落。
到了研三,自己对meta分析选题彻底失望了,加上听其他同学说meta分析越来越难发表,就注册这一步都要等很久,还不如学习生信数据挖掘,这个选题不难,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快。在同学的帮助下,参加了一些生信数据挖掘的课程,经过多个熬夜通宵总算是把稿子写好了,然后发给同学看,同学觉得不错就推荐了Frontiers in Oncology这个期刊,加上导师一直强调尽量不要选择1-2分的SCI期刊,所以第一次这篇稿子就投了Frontiers in Oncology。
从2020年11月20日到2021年1月1日,一直在盯着邮箱看,期待稿子会有好的结果。这段时间总是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在担心这篇文章。过了10天左右的时间,终于收到了期刊的邮件,打开邮件的时候手都在发抖,结果还是悲剧了,被该期刊主编告知他们不再接收纯生信数据挖掘的文章(没有实验验证的),满满的期待换来的是无奈和失望。
被Frontiers in Oncology拒稿后整个人彻底慌了,为了能毕业起见,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能选一个审稿快速、影响因子1分多的水刊(导师选刊的要求全部抛于脑后),向低分水刊投稿后,这段时间心里更加不踏实,万一这次又被拒稿,肯定要延期毕业,有时候发梦都梦到这个,感觉整个人都要抑郁了。幸好还是有些运气,文章在3月初给了修回的机会,按照审稿人的意见逐一回复修改,不敢有一点马虎,期间问了很多同学和老师,综合他们的修改意见后才敢提交修改好的版本。
目前这篇文章正在等待Editor make decision。回想读研这三年,其他烦恼的事情都被一篇SCI论文给覆盖了,整个人都有了抑郁的感觉。如果这次能够顺利毕业,以后再也不做科研,不写论文了,真的被这些留下了阴影,终身难忘,最多以后不参与评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