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早晨,官渡区第六中学2022年7月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按照课程安排,全体学员准时到达二楼会议室。
今天的讲座邀请到赵国忠老教授亲自授课。他声如洪钟,满怀激情,从百年奋斗历程中,赓续红色血脉,作了如下两问: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过去一百年,我们共产党为什么行?”
这“两问”,问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指明了我们党的立党之基、力量之源和成功之本。
教授坚定地说:“未来一百年,我们要继续行下去!”
他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
你们参加学习教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始终读懂、悟透,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以更高的使命担当和更高的事业追求,把学生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政党一刻也离不开精神的滋养。
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成长为“中国号”的巍巍巨轮,红色基因在薪火相传,锻造出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
从"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到“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西柏坡精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再到“举国同心”的伟大抗疫精神、“上下同心”的脱贫攻坚精神……
一座座特质鲜明的精神坐标,构筑起一条清晰独特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耳濡目染,润物无声。一次次学习、一场场活动,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厚植到我们心中。
传承精神谱系,赓续红色血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我们教育人肩负的光荣使命,是我们向党许下的不变誓言,是下一个坚定不渝的“百年之约”。
下午我们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旧址,瞻仰小井红军烈士墓。
小井医院,是红军第一所正规医院,这所医院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木结构二层楼房,共有32间病房,可容纳200位伤员。医院有中医、西医,但条件极差。当时医院的医生很少,药品奇缺,医务人员自己上山采药,并用竹片、木板做成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
周老师介绍到在土地革命时期,建造小井红军医院的历程以及困难。医院建设面临经费困难,全体红军官兵从每天仅有的五分钱,三分钱的伙食费中留出一部分作为医院建设经费,艰难地募捐起来了一千块大洋。建设医院材料不足,于是大家就地取材,自己动手最终建起了上下两层共三十二间病房的小井红军医院。
小井医院为了面对缺乏药品的问题。全军上下采取多重措施筹集药品,第一,由地下党组织,从国统区运来一部分药品,但是这一类的药品,非常之少;第二,在战场上,缴获敌人手里的药品;第三,就地取材上山采集中草药,这也是当时医院的主要药品来源。除此之外,面对医疗器械的缺乏,红军战士用竹片、木片制作简单的医疗器具,用土布充当纱布。在最困难的时候用食盐水、石灰水、甚至金银花药水来进行伤口的消炎处理。
就在小井红军医院建立并使用没多久后,敌军偷袭了小井村,130多名重伤病员落入敌手,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伤病员们拒绝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最终全部英勇就义。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有60多岁,最小的只有14岁。
追溯红色足迹,英雄的事迹感天动地。
现场教学之后全体学员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接着全体学员在小井烈士墓前,默哀、鞠躬,向小井红军烈士墓敬献了精心制作的小白花。
通过参观小井红军医院,我们真正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深深感受了理想的力量,信念的伟大,切实体会了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所在。革命理想,矢志不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英雄功绩千秋颂,扬帆奋进慰忠魂。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人员默哀肃立,敬献小花。
我们还瞻仰了桂花树下曾志墓。墓碑上雕刻:魂归井冈山。
英雄的名字应当被铭记,英雄的精神应当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