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阅读柏婷买的《不知生焉知死》,目见了各种离奇的死亡,各式各样的死法在脑中盘桓。有趣的是,今天在高铁上看了焦桐的《台湾味道》,文字很沁人心肺,终于抹干了死亡现场的那一点血迹,胸罗台湾美食千千,舌头两翼时不时催生津液,好像卤肉饭和炖猪脚都已经在胃里翻搅。发现一本不错的书,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偶然,就像结识一个很有魅力的女子一样。从前可能千万次的擦肩而过,你只当她是一个无涯过客,你总那么的不经意。突然有一天,一个偶然的眼神交流或是几句简单的寒暄,你突然发现了她的不一般,她的惊世之美。从印象上,我是比较排斥这种名字的书,它总让我想起一些类似旅行指导的书。抱着研究台湾的态度,想匆匆的浏览它。读后却发现真乃兰芳之室,而非鲍鱼之肆。
文中写好友杨牧喜欢喝啤酒,有一次在美食面前,顾着吃鱼,食罢突然不可思议的说“今天竟然吃的忘喝酒了”。情节非常有趣,作者讨论美食的手法多端,这是其中一种。杨牧我是知道的,从去年暑假读他的诗《有人问我公理与正义的问题》开始,慢慢喜欢上这样的一个诗人。作者既然同杨牧是好友,其层次便可见一般,没办法,有时候我们不仅仅以貌取人,更以社会圈子取人。
本书以台湾当地饮食为主角,呈现出每一道台湾特有菜肴的滋味与故事,包括蚵仔煎、肉圆、炒米粉、姜母鸭、卤肉饭、担仔面、白汤猪脚、吴郭鱼等共50道台湾美食。我们经常说好吃的人为吃货,那么焦桐一定是上等的吃货,而且是有品位有价值的吃货,这货啊,奇货可居。说其有品位,是他喜欢吃的跟我大致类似,且其美食文字味道也是不错,很有文学趣味;所介绍的美食也都是台湾市井之中较为常见的食物,或许因了闽南的缘故,总给我一层亲切的故土之感,毕竟很多东西还是从我们那边带过去的,如咸粥;作者在描写美食制作时,那种美感是美食杂志所不能比拟的。说其有价值,是因为他确实介绍了很多美食,且有非常实用的“美食攻略”,读罢此书,行走台湾街头,你可以很娴熟的找到合适的用餐地方。
这部作品有很多可多之处,让你不能简单的把它归为食谱或是美食攻略。
文如其人,我想焦桐的骨子里一定是带着春秋侠客的那份义气之感的。
“其实他们的面貌已经很模糊了,我还是藏着尖刀,每天逡巡在夜市寻找仇家,带着为民除害的快意,……我一度想干掉仇家的尖刀有点像宰鳝鱼的刀,不可能面对四面八方拥枪的老大,只差堪对付被钉在砧板上的无助鳝鱼。由于鳝鱼好动,皮又滑溜,得迅速出刀,准确拿捏落刀的深度,顺势剖肚,去脊骨。这是鳝鱼摊常见的宰鳝场景。”
这样的文字,脍炙人口却不至于宣泄暴力,行文尾处回归吃的主题,干净利落,这样的文字,带有侠客的味道。
文中作者的思考,很有内涵,可见笔记。有一天,应该行走台湾,带上这本书,去一一验证那些卤猪蹄和咸饭,尝尝高粱酒,假若发觉上当受骗,就提上一把西瓜刀,找焦老好好的了一下恩怨。
——2016.04.25于高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