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5日星期二
在外地工作多年,生活、工作以及与人沟通凭借的都是普通话。偶尔在什么地方听到一两个人说家乡话都觉得十分亲切、温暖。
在工作中偶尔会遇到带有“乡音”的普通话。耳朵会特别敏感,就会忍不住好奇地问“你是湘西人?”一般都能够得到肯定的回答,然后互相了解,瞬间心灵的距离就近了,有时候尽管没在一个区域里工作,也很少联系,但是只要一见面,依然觉得很亲近,还忍不住要说上几句家乡话。
过年返乡,感觉如鱼得水,不论走到哪里,听到的都是家乡话,似乎人与人之间很容易走近,更容易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包含着一份对人的友好和善良—这是离开家乡到另一个城市生活多年之后,深切感受到这个小县城所具有的淳朴民风。
过年返乡,家乡话也是一种硬通货,购物不用怕欺骗,讲价更是很熟溜,沟通更是无障碍,旅游还可以免门票……“乡音无改”,是刻意不愿遗忘的家乡印记,更是根植于骨子里的家乡亲情。
语言寄托着乡愁,语言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最后一课》写了德国占领法国就严禁上法语课,想从语言文化上消除根基。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占领台湾,全面进行皇民化运动,开始禁止说中文,要求全民学日语,进行去中国化活动,以此手段达到完全统治目的。可见,留住乡音,就是留住文化,留住永远的故乡,留住文化的根基。
坚持“乡音无改”,坚持让自己的孩子辈、孙子辈学说家乡话,一定是吾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