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以来,只要得空,便坐下来看看书。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跟大师学语文”系列丛书。主要就语文学习方面指导中学生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活动以及如何写作。丛书有九本,我买了三本,分别是《文章讲话》、《文章作法》和《怎样作文》。
不用上课的时候,便取出一本翻翻,有时看一篇,有时能一口气看上几篇。我看书的目的性较强。买这些书的初衷是提高文字的鉴赏能力,同时学习关于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看书的时候,我自然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写作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文字上。碰到这样的文字,我会习惯性地在纸上把他们标记出来,然后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加以反思,自己以前的文字有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否符合这个标准,诸如此类。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以前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错误观念开始被修正,比如古人的文章便都是好的,没有一点瑕疵。其实不然。比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核舟记》有这样一句“技亦灵怪矣哉”。这句子意在传达肯定核舟技艺高超。然而,此句之前交代不满一寸的桃核上容纳了五个人、八扇窗户、三十四个字以及诸多物件这一事实的时候,“技艺高超”的印象早在无形之中传递给读者。而魏学洢这句话明显画蛇添足,犯了“不够简洁”的毛病。读书,让我收获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和理解。
我收获的还有谦卑的品质。不读书的日子,人总有些浮躁。究其原因,到底是自己过于骄傲自满,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读书却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变得谦虚。以前也写过一些文章。现在看来,那些文字不能说好。然而那时的我还没能意识到这一点。总以为别人不能欣赏我的文字。总以为只要按我自己的方式来写就可以了,写出来的就是好文章了。近日读书,我终于意识到这些想法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一篇文章的好坏取决于作者创作态度是否真诚,是否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借助准确简洁的文字传递给读者。我恍然大悟,原来文章应该这样写。我以前写的那些原来不过是文字的堆砌和无病呻吟。
开卷有益,这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