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上班了,吃过晚饭,就赶紧张罗老婆小孩帮忙包上些红包,以便明日上班时同事们过来拜年时派发。
话说红包,有多个别称,又叫压岁线,利是,利是封等。中国人发红包的历史悠久,传说古时候过年,是叫过年关,而“年”是个妖魔,为了驱赶“年”这个妖魔,需要贴红纸、放鞭炮、敲锣打鼓,当然还得在枕头下放上个红包来避邪驱魔。于是乎,红包在过年时放枕头下的习俗也和春联、鞭炮传了下来了。为什么红包又有压岁钱、利是的叫法呢?因为过年又大(老)了一岁,而压岁,就是要让老人家把岁月压住保持年轻,小朋友们则岁岁健康平安成长,因此,在大年三十包给老人小孩的红包又叫压岁钱了。至于年后(年初一)的红包,一般称为红包,或者叫利是,或利是封,这是讨个“利利是是”图个吉利的说法。春节后,在广东,你随时随处可以听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或者“恭喜发财,利是拿来”的说法,我们通俗讲,就是去“dou利是”。
说到红包,我不由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红包故事,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家里过年一般也不会给红包(压岁钱)了,只是爷爷从城里回来会买些糖果饼干,大年夜大家一快吃个团圆年饭而已。
而就是大年三十前的某一天,按我们当地的风俗,我和妹妹们一定要带上母亲准备好的年货(也就是家里腊肉什么的)去给外婆送年(拜年),吃完午饭走的时候,外婆照例会给个红包。那时候外婆家比我家还穷,外婆也就只能给我和妹妹包上一角钱,而我那时也实在不懂事,当场拒绝收那一角钱,一并赌气给了我妹妹。那时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那时的我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外婆家穷,舅舅老大不小还没结婚,由于乡下并没有额外的收益,外婆为了给我们准备红包,几个月前就开始省吃俭用,真的是从牙缝里剋出来的这几角钱。现在想来,我后悔得很,恨不得要给自己两个耳光,以告祭早已离逝的外婆,也要告诉外婆一声,您的外孙长大了,能真正体谅当年您的那份苦心,更要告诉您,现在大家的日子也好过了,舅舅一家日子也过得很好,表弟妹也都成家立业了,不会再为那一角二毛而唉声叹气了。
到后来,我上小学了,由于数学成绩好,那一年的上学期,我的数学得了个100分,也评上了“三好学生”,那年寒假拿着学校发的“家庭报告书”(那时每个学期末都会印发给到家长)和奖状回家,恰好我堂大姑父来给他岳父母送年,一高兴也就奖励了我10元人民币,对,就是10元,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年是1980年。这是我那些年收到的最大的红包,我前十年加起来的总和也没有那么多,我要感谢我的堂大姑父(我叔公家的女婿),虽然后来那10元钱被我妈强行征用了,但40年了,我却一直还记得那10元。
再后来,我姨家女儿出嫁,我和表兄弟们作为娘家亲戚送嫁,表姐夫给我们打赏,记得当时包的红包应该也就是10元钱吧。
再再后来,我毕业出来工作了,也由原来向长辈要红包转为送红包了。三十年来我逢年过节都会给家里和亲朋家老人红包,也会给小孩压岁钱,就是祝愿老人健康百岁,祝福小孩健康成长。
当然,按广东的风俗,成家立业后也就“被”有资格发红包了,每个春节后上班时,也会准备点小红包,以备有用之需,以免“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那时拿不来的尴尬。
说起红包金额,我们看到网络上各地发红包的统计,有10元,50元,100元,1000元,乃至一万元的不同红包金额数,也听到现实生活中的东家500西家1000的情况,真是感概万分。其实红包于古是避邪驱魔,于今也是讨个吉利,说实话,不要在乎数目多少,更无需攀比,更不应该由于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间因此而产生矛盾,否则也就失去了红包的寓意了。
明天就要上班了,我是准备了红包,也准备好了祝福语,祝开工大吉!祝新的一年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诸事如意!
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一起为明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