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图书馆还书。重新选书的时候,却发现能看上并愿意借回家的很少。偌大的市图书馆,竟然不能迅速地找到想读的书,这可真是新鲜事。
无法相信这个事实,不甘心地在八排书架之间驻足流连了半个多小时,只选了5本带回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回家路上开始思考。
总结出以下几原因:
1 选书的要求多:
001 首选外国作家的书籍,这就排除了书架上的一大半,选择的面变窄了。
002多选阅读致用类、方法论书籍,而图书馆这类书籍貌似种类不多。
003 选书要看出版社。最好是中信、联合等大一点的出版社,书籍质量和版本更让人放心。
004 要看知名作家的书,内容充实更有参考价值。
2 一张读者证可以借10本书,续借之后可以在家存放两个月。这样就导致了图书的流通很慢。而我找的那类书籍图书馆本来就少。
经过以上的分析,借不到书也属正常了。这也促使我决定,借到书之后,尽快阅读并归还,加速图书的流通性,而不是借回之后,让它放在家里睡上2个月。
其实,以前对于怎么选书是没什么概念的。感觉只要是书,都可以去看一看。去年养成了阅读习惯之后,选书就开始挑剔起来。
其一,读书多了,见识在提高。从随意选择,到目标明确,对于书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其二,时间和精力有限,先看自己目前最需要,马上就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利于快速地掌握新知识。
持续阅读之后,读书目的更明确,时间观念也增强了。而且对于读书,开始有各方面的新尝试。比如,在图书馆,在一个半小时内读了两本书,摘抄了重点。这么快的速度,真是阅读以来的新鲜事。
今天,买了2本高效阅读的书。希望通过认真学习,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书。我憧憬,一天可以读5本、6本、7本••••••
相同的事情重复做,我们要善于为自己制造新鲜感。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保持学习的热情,在书海无涯里尽情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