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乐趣。
——爱迪生
现在的孩子挺幸福,从小百般呵护。家长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发展培养各种兴趣爱好:钢琴、画画、航模、球类等等诸如此类。
论:兴趣之培养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孩子周末很难找到玩的同伴。因为,孩子们此时都在奔赴各种兴趣班之中。
该不该报班、或者报多少补习班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因为只要家庭条件允许,我想大多家长都会不懈余力地为孩子做各种安排。
在焦虑的中国,孩子迟早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在孩子可承受的范围内,应尽早培养孩子的自律、抗压和竞争意识。尤其是在学前和小学阶段要做好兴趣和习惯培养,否则到了十几岁孩子青春期,家长与孩子经常会因为交流而人仰马翻的时候,此时已经很难再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
论:智能发展
让孩子从幼儿启蒙阶段,在成长中不断培养兴趣,尽早发现其特长优势。
易效能丫丫老师讲的亲子时间管理课讲到:人的八大智能方向,每个人都有所长与弱项。父母帮助孩子找到它,并朝潜能最有优势的方向发展,会使孩子事半功倍,并获得成功与发展。
我们常说成人职场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潜能在哪里,天分哪些突出,我们要尽早发现并保护好它,来为孩子未来的人生生涯做好引导。
兴趣与特长的培养,不像学校教育,一定要达到分数成绩,有很强的应试要求。而孩子的各种兴趣该如何培养,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有的说要达到什么级别、获得什么奖项,有的说只是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素养,很多家长都众说不一。
是的,我们的每一种想法都没有错。
但是,兴趣爱好能够给孩子带来终身的影响,那一定是要自己喜欢,并进行长时间的“刻意练习”,通过专门习得形成特长,来铭刻在骨子里。
素养与特质的形成影响是深远的,在未来某个时刻,孩子会在不经意间绽放出想象不到的潜力。
论:知易行难
有时候,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学习和培养过程中,你常常会发现:孩子并不会按照你想的那样去成长。
学习中,喜欢学的科目就会主动的去钻研做题。假如是喜欢数学,绝对是欢快的先做完,余暇时间还可能留心一些有趣的题型,说不定还会拉着爸爸再谈论半天。若讨厌的课程,那就恰恰相反,经常会拖拖拉拉的应付完成任务,提不起兴趣来。“用心与不用心”,发展下去孩子的学习就会出现偏科的现象。
课外兴趣也是同样。上兴趣班经常会换来换去,不喜欢了“猴子掰玉米,捡一个扔一个”。如果才艺出众,不断获得表扬和关注,不用你扬鞭自奋蹄,孩子们都是高高兴兴,不用督促主动地去学、去练。
举一下我家DD宝的栗子:
小学开始学习古典吉他。由于弹得好,因此每次都是作为吉他学校的顶梁柱去表演和宣传。儿子的琴技那是一日千里,不到三年就考过十级。一次到外地参加亚洲音乐节比赛,为了能更好的现场弹奏曲子,儿子由于晚上练琴时间过长,手指的皮全弹破了。给我打电话说“手很疼怎么办?”,把我心疼的不行,只好给他说“必须适当的休息一下,不行贴上创可贴,手烂了更弹不好琴。”
比赛最后获得了古典吉他儿童组西北地区第四名的成绩,也算不虚此行了。赛事上与全国小朋友一起切磋琴艺,并有机会聆听了瑞典大师莫勒的现场表演,收获颇丰。
同样举一个反例,就是体育运动。
暑假儿子与同学报名篮球班,一群开心的伙伴穿着统一的球衣练球。刚开始练得挺好,但由于期间参加夏令营中断了一周。由于学习进度跟不上大家,甚至还不如班里的低年级小豆豆,直接就不开心了。后来死活都不去接着练。也把我们家长无奈了一把。
孩子的思维世界跟大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最讨厌”喝精神鸡汤“,最需要的是获得肯定与赞赏。
~。。~
成就感——是孩子成长的勋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拥有一些积极的体验,从而激发出他追求更多成功的欲望。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的优点都容易被我们忽视。当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由于没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从而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作为孩子,无论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最渴望的是获得认可。认可来自与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师长、同学、亲人。用通俗的语言说:“我来做,你们快点夸奖、鼓励和表扬我吧!”
从心理学角度讲,无论多么顽皮或任性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心理期望获得鼓励和赞赏的正向反馈。
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我们会想很多很多种办法和理由。但让孩子们体验到持续的成就感,才是激发孩子自主学习,发展兴趣和潜能最重要的动力。
学习从来都是苦差事,尤其00后的孩子们,”学习改变命运“的这句话,对于他们来说完全得不到认同。
而当自己能做到,并得到认可与表扬,内心油然升起了“成就感”,“自己能行、自己很棒!”。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并得到肯定,才是不断构建儿童自信心和成长的基石。
每一个孩子都心存向往,希望成为别人心中的NO.1,让我们呵护好他们成长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