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世界,骨脆胆薄,一日立脚不得。”这是先人对软弱民族的深刻慨叹,及至不同阶层的上下,他希望凭此能激烈起万千民众的蜷曲深默的魂灵和整个民族将息覆没沉沦的精神。我们中国至被屈从的、任人割宰的命运中解救出来,那所谓“枪中政权”也便怡其好处地映射出战乱的、弹火纷飞的铮铮铁骨的民族气概,以其不可拒抗的势力挽救民族于水火当中。向来地伟大的精神是兼具的。我们走过了从荒沙瘠畴上的战争哲学,从其中深密联接着民族精神的意义。也就是人生对于国家的观念、学校并立因为教育的由头。我们要恢复、更深地振奋民族精神,那绝不会是凭着蛮野的力量去征服得到的,不但著着要唤醒固有的道德,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它。人们原本坚强的炽热的心也当该得到水露的滋润和慰养。就像《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精微细腻的理论,由一个人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这些知识的精神,最大限度地伸延了我们道德形象的长度、滋养了我们未开垦的心田。它以新时代的声音,向着不名其妙的新世界招手致意……那独在较量一碗饭食、一杯茶水的自由平和的战争哲学的观念至于现在已遂去远……
其首先“格物致知。”当然是格物而后致知,所谓“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是究万物之理,以博广见。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之优劣,析尽宇宙之物理。以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在学习中长识见的好方法,继而维恒之,“举一隅以三隅反”,便自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其中不能博文深知的人,是不可以恒持身。然能维恒其久长的人,所以“致知”,从推格事物之理中,求为真知。所谓知,乃就道德意识而言,知既止,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辩,闻见所及,了然胸中。“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对待不同事物循着人文礼仪、惩戒也合着法理,致其哀矜之情在他人。“能好人,能恶人”,颠沛中内自明省其自然于是。斯惮、怠、愠、罔者都不会冥迷胸中。
然后“诚意正心。”所谓“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好善之意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也不自欺,其必要在“慎独”之上现工夫。“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这是说自己不要欺骗自己,首先在意念上真诚,没有丝毫矫饰的意思。“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这是在小人而说,不仅欺人,而且自欺,对他们的同情是可以深切的。“诚于中,形于外。”君子致力於自修,特别慎重在一个人独处,所行所为没有别人知道的时候。“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说就是这个道理。“意诚而后心正。”所谓“心正”,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心绪,不为物欲左右,持守心灵的安静。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无所偏倚。“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这一段话是心正的的源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此统之谓天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叁矣。”任何事物都必须以“和”来调节,太胜于玄奥深刻、使人不懂的,这是过头的表现,愈甚极端的,这是燥热的表现。其中我们与生俱来的固有的天性,可以说是浑同的境地,便也成了我们“学也无涯”的普遍观法,但有“诚”能极致发挥事物最大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固有的天性。及至于“中庸”地位,“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溢于行表而中和。”这样便自是“恰到好处”的统一的道理。
再次是“修身齐家。”平常所说“修身”,就是要不过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修养深厚,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身旁人所信服,得到人民所拥护。然而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是对上面精神道德的更深切地继承,其难也在正心。“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旨。”这对于现实或是有些夸大,我们处于现在的“食海味山珍、衣锦绣华绸”的时代,对待新奇的事物不妨害去试尝。有人会在古老书中沉浸下自己的心吗?可怖道“惟心意受婴也久。”所以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接着“齐家”,就是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孝顺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够教化人民,为他人师。居家理,在乎孝悌长幼的规矩,更要以这样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这般的体现,是与乡邻野人无过隙的模样,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有什么缺点、有什么好处。所以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家,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是“治国平天下。“为天下君,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施仁政于国中。君主要像保护赤子那样佑护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常言就说“一屋不理,不足以理天下。”而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诗》说“宜兄宜弟。”宜兄宜弟,此后可以教国人。然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匡扶天下,光于四海,此所谓治国,在齐其家。然后“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平天下最重要之是要求君王具有“絜矩之道”,便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祟高品质,其为天下民的法式。所谓平天下者,在治其国。“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这就是“絜矩之道”,所谓道道德上的示范作用。《康诰》中说道“如保赤子。”身为民之父母,应该时刻体恤人民疾苦,为天下平定之大计着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好的道德就能得到天命,没有好的道德就会失去天命,那样时刻谨慎细致的心理,又有什么担扰惶恐失去天下太平?
《大学》是中国最有系统的一段精神哲学的精华的深刻浓缩。我们要恢复、更加激烈地振奋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就要从始及终坚持大学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深刻的几句话。
2018.4.7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