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奇系列之西方典乐
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柔板》,一部由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座图书馆废墟中发现的经过改编后的曲子,已成为世界名曲。
作为和维瓦尔第同时代并且早年也小有名声的音乐家,无论是当时后来,还是现在,阿尔比诺尼又被多少人熟知呢?
这样的音乐家不在少数,即使是巴赫,也是后人挖掘出更多的价值。但巴赫至少被挖掘出来了,而且很多作品保存完好,能够再现于后世,以后也将继续经典地流传下去。而阿尔比诺尼就很不幸了,当时以歌剧出点名,后世以器乐出名,而且不管是歌剧还是器乐,绝大多数的乐稿都已找不到了。
不过仅从他现存的作品来听,都知道前人失去了一个有才气的伟大音乐家。
今天我们就小小研究下为何如此,以及何至伟大。
【流量少,难出名?】
阿尔比诺尼出身贵族,父辈是造纸商,也就是有地位有财富。然而因为他从小喜爱音乐,志于音乐,加上同家里闹了矛盾,在年轻时候就离开了家,并且后来其父立遗嘱也免去了他的财产继承,所以他一直过得也比较拮据。
虽然早年时,阿尔比诺尼也曾向主教、公爵一类人献过作品,但从他结婚后(1705年),几乎就与那些音乐组织、机构、乐派相关的都没有什么关系了。一方面确实乐得自由地不受任何影响的创作,另一方面就是没法让自己更多的在大众在上层那儿露脸,提高知名度,進而扩大作品传播范围,增加粉丝从而增加作品保存的量,从而让今天的我们能够欣赏到更多好作品。
除非有人邀约,有一次一位帝候邀请他主持音乐会,他才作了12部协奏曲——真心希望当时多些这样的邀约就好了。
看来无论哪个年代,要出名、要给世界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都是要会自荐。而对于艺术家来说,平衡好艺术的美好纯粹和处世的复杂,想必所需智慧不必作一部歌剧或者交响乐少吧。也许我们出身贵族的阿尔比诺尼,确有其清高单纯的一面,不像其他出身的音乐家那样更能屈身更擅面对世事。
结婚16年妻子逝世后,他的产业也被人夺走了,不得不找了个乐团小提琴手的工作,还担任了一个乐团主唱演员,对于他这样有才华的音乐家来说,实在是少见。
同时,他认真专注地出版自己作品,作为一位成功的歌剧作家获得了丰厚的报酬。总算不至太悲苦。
可惜最后连逝世年岁都被人遗忘弄错了几十年,至今没有确实考证,实在令人猜测多多。有兴趣的人也许能编写出各种不同的故事来填补人们的想象。
【作品说明一切】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轻易窥探作曲家的音乐才华,甚至他的性情、人生。
阿尔比诺尼的器乐作品强烈地吸引了巴赫。巴赫曾以阿尔比诺尼的作品基调为蓝本,创作过不下两部的赋格;他还一直使用阿尔比诺尼的和声低音来训练自己的学生。
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著名的《G小调柔板》。
如果阿尔比诺尼生活在今天,仅这一首就足以让他红遍世界红到老。
当教堂里响起管风琴的前奏时,庄严和厚重就已经弥漫在心灵;当管弦乐配合着大提琴的声音响起时,历经千万时空流转的苍凉悲壮顿在心头。你无法用“悲伤”这个简单的词,只能包裹着一层又一层厚重的有灵魂质感的积淀,诉说着不可知历史的深厚和多少被人遗忘的沉重前行。
于是,即使再不懂音乐的人,都能知道,原来真正的“悲”,既可以抚慰人心,又可以继续引人向上。
但也不尽于此。像在战场上幸存归来的人,看到了和平的代价,在幸存这一刻的沉重和珍惜;像遍历人生苦难的智者,洞穿人生真谛,回头看还在苦苦挣扎的人们时,那眼底蕴藏的深沉和悲悯;像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世上,生的喜悦伴随着母亲的痛苦,伴随着可能会浮沉而不由己的人生。
这首曲还有不同版本和不同改编的作品。不得不说,好的作品即使在废墟中,也会闪耀着灵性的光芒,最终显露在尘世间,清润着我们日渐干涸泥泞的心灵。
所以,去听吧。听就好了。
【曲目】
G小调柔板
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
其他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