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越南一直是暴力和易主的中心。
但奇妙的是,多国文化的介入,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越南形成了一种活力满满又资源丰富的文化。而越南菜在此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健康而微妙的菜系,风靡世界。
越南菜系建立在几组五重本质之上:五种元素、五种色彩、五种营养、五种器官......最重要的,是五种感觉。这有点像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辣酸苦咸甜。
其实,日本菜里也有类似的五种元素,比如:红、绿、黄、白和黑。它们彼此之间是一种平衡关系。
在公元前111年至公元938年期间,中国统治了越南1000多年,中国人的文化根脉已经深入到越南文化的自觉意识当中。
从地理上讲,越南的邻国是泰国、柬埔寨和老挝,但数次殖民统治所带来的文化影响是巨大的。越南菜和中国菜的联系是最紧密的,在此之后也受到了法国菜的影响。
作为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域之一,越南普遍遵守儒家的道德准则,且一直被定为汉化圈的一部分。在如今,越南依然是东南亚各国当中唯一一个在艺术、文化和宗教领域没有被“印度化”的国家。
而在中国之后,是法国。再然后是在20世纪中叶的冷战期间,越南成了几种意识形态争夺的战场。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你来到越南,你会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明白很多,心里唯一剩下的东西,就是活着了。”
欧洲人的到来丰富了越南本地的菜式,法国至今都是世界美食之都,它们带来的餐饮文化成了今天越南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伦敦的越南社区集中在肖迪奇区(Shoreditch)的金士兰路(Kinsland Road),历史上这里是专门卖中国菜的,而为了满足英国人对多淀粉、多味精的菜式需求,当时这些英伦外卖餐馆里卖的越南河粉、炒杂碎等等便宜又重口。
但事实上,越南菜更推崇食材本身的味道。它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食材新鲜、好做还不贵。
越南人在做菜时不太喜欢放油,它们更习惯用水或者高汤来煮菜。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保存食材本身的香味。
河粉(pho)最早产生于越南北部的河内,河内也可以说是越南的小吃之都了。在1954年越南分裂之后,上百万人逃离北方,就在越南发生一些列重大变化的这段时间里,河粉开始在全球流行。
越南河粉(banh pho)真正的做法,是要将清澈香浓的高汤用把肉桂、八角还有姜这些香辛调料烤过之后,用滤茶器加到高汤和米粉之中,接下来光煲煮就要一整天。
为了方便点,大部分家庭的做法是把汤提前熬好,上桌之前加上肉一起煮,马上开饭的时候,把米粉、豆芽、香菜、青柠之类的加进去,煮个30秒就可以了。整个过程里都不加油,最后会在汤里看到小滴的油花儿,但那是肉本身的油脂。
蟹面汤(bún riêu)和春卷(bánh cuon),是另外两道著名的越南菜式。蟹面汤是一种蟹膏汤粉,加了番茄的高汤里加入了发酵的虾酱、酸角和葱,红色的辣蟹粉和米粉慵懒的躺在汤水里,等着你把它们吸进嘴里。
春卷的馅用的最多的是猪肉、香菇和大葱,就像饺子的加长版,不过春卷的酱汁儿是鱼肉打底的,吃起来更为鲜美。
这些小吃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相比之下,胡志明市受中国元素的影响似乎更为明显。
其实在法国人来之前,越南人还没有吃大块的牛肉的习惯。
一道很有名的菜叫牛肉河粉,也叫筛子牛肉(bo luc lac),叫筛子的原因,是这道菜在炒牛肉的时候,需要快速摇动,像筛子一样。come on~抖起来
这道菜的做法很简单,事先把牛肉在越南风味的酱汁中腌制一会儿,酱汁里一般含有鱼露、酱油、青柠檬、辣椒、泰国罗勒、还有大蒜等等。然后将牛肉和米粉炒熟之后,配上生菜、荷兰芥和洋葱一起盛盘就可以吃了。
其实以前的越南人不太生吃绿叶菜。他们受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一般会将香草和绿叶菜煮着吃。
在1858年,法国人入侵越南的时候,带来了莳萝和荷兰芥两种香草,还带来了法棍面包。
后来越南人用传统方式改造了法棍面包。改造后的越式法棍外皮更粗糙,但内部更松软,几乎成了越南人做三明治(banh mi)的专用面包。
在面包里加上腌黄瓜、白萝卜、香菜、辣椒酱、鸡蛋或豆腐、猪肉或鸡肉,最后再配上蛋黄酱,在越式三明治里能看到最完美的融合菜式了。
三明治很适合作为了解越南美食的起点,如果你想从美食中了解越南的文化和历史。那不如找一个空闲的雨天,买点儿牛骨棒、牛肉块,花几个小时把骨棒熬成一锅奶白通透的高汤,为家人煮一锅牛肉河粉。
当温热的汤粉冒着盈盈热气,它能够治愈咳嗽、感冒和冬季忧郁,更重要的是,它能温暖全家人的心。
我是太子爷,喜欢我的话,就给我点赞关注+赞赏吧~~~~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