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因为一个简单的英文单词不会读,我暴虐地把儿子的英语书扔地上了。儿子脸涨的通红,哭了,很委屈的样子。临睡前,把英语复习完了。儿子平时喜欢和我一起睡,喜欢睡前和我念叨他喜欢的科学的那些事,喜欢和我一起听喜马拉雅上的一栏科学节目。可是,昨晚刚听了一会儿节目,他就抱起被子回自己的房间去了,一声没吱。
我也没吱声,心里既有对儿子学习的焦虑,也有对自己没控制住情绪的自责。很久没失眠了,昨晚睡不着了。后来,把手机调到一档英语节目,听着听着,竟然睡了。英语,其实也是我的梗。多少次下决心学好,可从来也没有很好的坚持,从来也没实现自我超越。听英语,我也会很快睡着。
早上起来,我认真的反省自己。其实,我是把自己的焦虑变成对儿子的焦虑,然后情绪爆发。儿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在自己情绪的风暴里无助的摇荡。情绪化不会解决任何问题,作为一个8岁孩子的家长,我都懂。可是,有时候真的控制不住。
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儿。自从儿子上小学,一般都是我早上送、晚上接,这就造成我上班时间很紧张,稍微晚一点就赶不上去单位吃早饭,有时甚至会迟到。于是,每天上学的路上,我都会催儿子快走,甚至一只手拉着他走。每当这时候,儿子都倒腾着小腿踉里踉跄地跟着我。我从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后来,儿子学会了骑自己车。上学的时候,儿子就要求骑自行车,我以为儿子对骑自行车感兴趣,没多想就答应了,他骑车,我后面跟着。直到前不久,有一次我突然问他:你为什么老骑自行车上学呢?他想也不想地说:爸爸,因为你走的太快了,我跟不上。
其实,学习也是一样。家长的知识要比孩子丰富,在辅导孩子的路上,不知不觉就走快了,可孩子真的追不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儿子喜欢数学,在这方面基本没让我操过心,甚至他给我出的题,我有时也只能勉强及格;他还喜欢科学,跟着他我也学到了好多之前不了解的科学知识。而英语可能就是儿子的短板,他有他自己的学习节奏,太快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失去了学的兴趣。
早晨,儿子该起床了。我走进�隔壁房间,晃了晃还在睡的儿子,问:“你怎么自己跑这儿来睡了?”儿子眼也没睁,说:“因为你太粗鲁了!”他还记着我扔他英语书的事儿。我说:“是爸爸不对,对不起!”这次,儿子没有像以往那样嘻皮笑脸地说:“原谅你了。”吃完饭,上学路上,跟以往一样,儿子骑着自行车,我跟在后面。天很冷,儿子两只手交替着握着自行车把。我快步上去,握住儿子的小手,帮他取暖,然后说:“儿子,慢点骑,不着急。”一路上,就这么慢慢的边骑边走,很快就到学校了,没有迟到。然后,我坐地铁到了单位,也赶上了早餐。
看来,适当放慢脚步,貌似失去了时间,可收获的也不少。至少我们都不那么焦虑了,最后,该到达的目的地也到了。最关键的是,放慢些脚步,父子间的相互陪伴就更多了,相互的交流也更多了,多年之后,这一定是最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