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人儿:本期邀请到林徽因女士做客乐人书坊,为大家谈谈写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林徽因女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在文学方面,著有诸多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和译文,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很欣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其实写诗的时候是“我知道,天知道”;到写了之后,最好学Browning不避嫌疑地自讥,只承认“天知道”。不过我还是很乐意用那些具体的比喻来捉摸描写一番写诗这种特殊的直觉活动的,希望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
小乐人儿:谢谢林徽因女士。那我们就由诗的爱好者们提出的几个问题开始今天的正式访谈。请问,您认为写诗是什么呢,或者说,诗,应该写些什么?
林徽因:写诗,可说是要抓紧一种一时闪动的力量,用文字来经营、描画内心所萦回的情感、直觉所触遇的意象、理智所剖析的感念。
情感,可以是喜悦、哀思、忧怨、痴恋,或深、或浅、或缠绵、或热烈;意象,可以是眼前所见,也可以是记忆所存在,可以描绘颜色、形体、声音、动静,或细致、或亲切、或雄伟、或诡异;感念,是经过理性的探讨的,在同时间或不同时间里,适应或矛盾的因素所共起的能引起诗兴的波澜,不经过理性的探讨不能理会。
而诗的语言,能表达所有的这些。
小乐人儿:诗可以来写情感、意象和感念。那么您认为写诗的出发点到底是情感还是理智?
林徽因:诗,写的是自己主观所体验到的情感和理智所辨识到的体验,两者相互起了一种作用。接着借由本能的冲动,凭着一种天赋和灵巧,驾驭一串有声音、有图画、有情感的言语,来表现内心与外物息息相关的联系,及其所发生的悟理或境界。
写诗,是需要灵感的。看似惨淡经营,“下笔如有神”的妙手拈来,实则借力于平时不经意的准备;忠于情感,又忠于意象,更忠于那一串刹那间内心整体闪动的感悟。
小乐人儿:不错。很多诗人都提到灵感问题。有的诗人自己说一阵奇异的风吹过,或是一片澄清的月色,一个惊讶,一次心灵的振荡,便开始他写诗的尝试,沉迷于与意境与文字的搏斗。
但是究竟这灵异的风和月,心灵的振荡和惊讶是什么?或者说,灵感是什么呢?灵感又是如何转化为文字呢?
林徽因:在某个凑巧的片刻中,你的所有直觉、理智、感官、情感、记忆和幻想,独立地及交互地迸发出它们不平常的敏锐、紧张、雄厚、壮阔及深沉,所有这些不经意的流动时所涌上心头的一闪感悟即所谓灵感。
灵感的脚步来得轻时,好比潺潺清水婉转流畅,如倒影映月,如梦残歌罢,旋起一种玄妙的力量,可以抒发成慷慨缠绵千行的长歌,可留下如幽咽、叹息一般的三两句诗词。
诗人的心声、诗人所看到的意境,若有意若无意地遗留在各种言语文字上,成了诗。
若灵感激越澎湃来得强时,可以如一片惊涛飞沙,由大处见到纤微;又如经过烈火燃烧锤炼,升华为纯净的赤焰。恍惚间如悟永恒的玄哲境域,与人性情理隔成遥远的距离。如入禅寂淡远,超脱于情感,超脱于意象,乃至超脱于言语,成为心与心的交汇。
所有这些都幻生在文字上,成了诗。
小乐人儿:是的,写诗如同刻画一种表情,表情积极的,像要流泪、叹息或歌唱、欢呼、舞蹈;消极的,又像要幽独静处、沉思自语。一面要天真奔放,热情地去邀请同情和了解,同时又要寂寞沉默,孤僻地自守来保持悠然自得的完美和严肃。
林徽因女士刚才从灵感上从意境上说了写诗是怎么一回事。那么具体在文字表达上,您认为写诗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呢?
林徽因:诗的语言,不能仅是语言,它又须是一种理解感念的传达。它须同时不断传译情感、描写现象、诠释感悟。它不是形体,却须创造形体、颜色;它是声音,却最多仅要留着长短节奏。最要紧地是按照疾徐高下和铿锵音调,依附在一串单独或相联的字符上面,给直觉、意识、情感、理智以整体的快意。
小乐人儿:林女士认为写诗与象征比喻等写作手法有必然的联系么?写诗一定要用到象征和比喻么?
林徽因:诗是不能脱离象征比喻而存在的。在诗里,情感依附在意象上,求较具体的表现;意象则必须明晰地、恰当地烘托情感,表征含义。诗人只有用比喻和象征才能用简约的话来表达外在的一堆重叠交错与内心所发生的微妙联系,而同时又不失却原来的情感分量;比喻和象征能在字面极简单地带着字面以外的声音颜色形状,让读诗的人产生联想。
无论什么诗都从不会脱离过比喻象征,或比喻象征式的言语。诗中意象多不是寻常纯客观的意象。诗中的云霞星宿,山川草木,常有人性的情感,同时内心人性的感触反又变成外界的意象,简明、浅显、隐晦、深奥、繁复,各有不同。
诗虽不能缺乏比喻象征,反过来,象征比喻却不是诗。
小乐人儿:那么如何评价一首诗的好坏呢?
林徽因:有的诗意象瑰丽迷离,转又朴实平淡,像是纷纷纭纭不知所从来,但飘忽中若有必然的因素可寻。有的诗错杂里又却又斑驳分明,情感穿插联系其中,若有若无,给草木以气候,给热情以颜色。
一首好诗在一个会心的读者前边有时真会是个奇迹!但是伤感流丽,铺张的意象,涂饰的情感,用人工连缀起来,疏忽地看去,也未尝不像是诗。然而故作玄奥渊博,颠倒意象,堆砌起重重理喻的诗,也可以赫然惊人一下。
诗的好与坏要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作者与作者自己去品评。
老实地说,谁也不知道写诗是怎么一回事的,这次所谈的,勉强以抽象的许多名词,具体的一些比喻来说明写诗这种活动,献出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答案。
小乐人儿:谢谢林徽因女士。林徽因女士从诗的内容、写诗的出发点、过程、诗的语言、品评以及灵感、象征比喻在写诗活动中的重要性等方面给大家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解析,相信对大家是不无裨益的。
访谈到这里结束,更多的问题大家可以从林徽因女士的大作《写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寻找答案。
读到一篇文章
心想:若是能翻译成现在的语言
兴许看得明白些
遂成此另类解读
对话参考林徽因《写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