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寄来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简体版,目前国内还在预售阶段,我是从微信上看到的消息,只选择五个申请者,没想到自己会中;今天看到简书上第一次有人打赏,虽然钱数很少,只有2元,但已经很激动了。
感觉自己信手涂鸦的东西还是有人看的,并且得到一些肯定和支持,我好像有信心了。阅读和写作因为是兴趣,是喜欢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功利性,所以读和写的过程中从来不会觉得烦,会觉得很快乐,也没奢望能取得什么成果。如今有些结果了,还挺出乎意料的。
我感觉只要坚持去做某件事,总会取得一些成果的。之前和同事聊过自己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当时家中条件不是太好,所以没有太多书可以读,还好父亲是小学教师,可以从学校拿回一些过期的报纸和杂志给我看,我看的如痴如醉,当这些报纸杂志看完的时候,我又陷入阅读缺乏之中,到处找书看,找到叔叔的初中语文课本,读完白话文,便对着文言文下面的注释看文言文,这些统统看完之后,又没有东西看了,于是到处找书去看,在地上看到一个纸片,就能看上半天。
我那个时候读过两本至今印象还很深的书,一本是小学四年级发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读本,还有五年级得到的一本《读者文摘》半年合订本,当时这两本书感觉是我当时接触到的关于历史和文学最好的启蒙书了,从《中华上下五千年》了解了中华五千年绚烂的文化,历史中的名人轶事,从《读者》中欣赏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亲情、爱情、友情人世间的美好友情,仿佛给幼小的我打开了一扇大门,促使我走出去,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同事问我那你怎么没有走上文学的道路,反而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为什么呢,我想了想,大概原因有二:一是小时候家里藏书甚少,读的书还是太少,读书储备不够,文学素养没有培养成;二是当时家里人都把我当时读的报纸书籍认为是课外书,即是对学习没什么帮助的书,所以不让多读,我大多数时候都是偷偷地读完的,所以到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就直接在他们的要求下选了理科。到了高中学校有了图书馆和阅览室,同学也经常买一些杂志什么的,那个时候才是我又开始疯狂阅读的阶段,因为住校父母也管不了太多。记得小时候,如果是学习和做作业时,父母一般是支持的,但是如果你在读课本以外的书,他们就会让去做一些家务,说是读这些书无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长大,想走上文学之路应该是很难的吧。
感觉现在好多人已经不读书了,可能大都是因为读书无用吧。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自己现在已经很少读书了,但之前他很爱读书,且读的都挺有深度的,对我平时读的书颇有嫌弃,告诉我要少读网络文学和畅销书籍,多读一些有价值的书,对于我的写作也会经常指点,帮我修改。他在古诗词的格式韵律上造诣蛮深的,且写的一手好字,毛笔钢笔俱佳。可是他现在因为工作压力大,这些已经无暇顾及了。很是叹息,一是因为他现在的工作压力,二是少了一个可以谈论读书和写作的朋友,读到好书想分享,写了点东西想找人雅正几乎无人可找了。
读书是我从小就喜欢做的事情,也是我现在为数不多仅存的唯二兴趣之一了,所以我要坚持下去。忽然想起前两天我问同事17年读了几本书,他说没读几本,我让他猜我读了几本书?他说我比较喜欢读书,应该读了差不多十本吧。我听了很是震惊,原来在他眼中,爱读书也是一年读十本的量,我想像不到不爱读书的人是不是一本书也不多。我说我17年读了68本书,他很是震惊,说怎么有时间读那么多书?我感觉平时读书时间很多啊,每天睡觉前1-2个小时,出门坐地铁坐公交,周末抽出半天时间,平时有很多时间读书啊,如果我少玩些手机,少关注些八卦,估计还可以多读些书。
读书不是没时间读,而是愿不愿意读。好像我在地铁上遇到的外国人都喜欢带本书,而本国人都只是对着手机,浏览APP和网页。现在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遇到的有读书人儒雅气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朋友说读书和看电影是花很少的时间和钱,去看一场场别人的人生故事,学习很多生活里学不到的哲理。所以多读书,坚持读书,没有功利心的去读书,不为炫耀,只为兴趣。
2018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