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我痴迷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不仅请教了很多老师和专家,跑到其他的学校院系去听课更是常事。久而久之发现一个现象,中文、历史、哲学、国学等专业都开设了研究韩愈的课程。
师承秦汉的散文传统,瓦解中原的藩镇割据,完善儒学的仁礼体系,韩愈虽然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却思想成熟方正,在政治、军事、文史方面都出手不凡。生活的磨难给了他“奇崛不凡”的肝胆,让他的诗歌也具有了某种特殊的价值。
我以前是很讨厌读韩愈的诗歌的,一方面是他的古风多,长篇大论难背也难记;另一方面是遣词造句怪异,古朴难当。且看《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奇怪的美感,甚至有点阴暗。《雉带箭》里“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客观形象倒是真切,就是读起来略显拗口。更不用说“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这样的诗句了,年轻人看了掉头就走,不爽、不漂亮,没度、没魄力,如同喝了一味苦药,难以下咽。
其实良药苦口,这是作者的严谨,也是韩愈艺术分寸的精准把握。如《李花赠张十一署》里“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乍一看应是桃花经风沐雨,二月时节反不如李花鲜艳夺目。实则不然,这诗写于夜晚,红桃反光微弱,而李花素白反光强烈,直到南宋的杨万里才读出了这句的妙处“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晓退之诗”,可见韩愈功力之深。
另外,中唐时期李杜的诗歌不被重视,偶尔还受到欲加之罪的非议。韩愈眼光独到,给两位大师做了正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千古定评,弥足珍贵。“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气势凌厉,俨然是李杜的继承者,不仅写诗,而且论诗,如同一篇进攻的宣言,先是江河横溢,结尾力束狂澜。有理有据,浑厚的不可逼视。
当然,我最爱的是他小巧玲珑,别开生面的绝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虽然是有别于文章家面目的小品,不过沧海遗尘,反而得窥作者一本正经之外的烂漫和可爱。
读书辛苦,术业专攻。宫谏佛骨,万世文宗。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韩愈的诗歌就是他的为人,跌宕的仕途给了他严谨细密,学术的积淀给了他长远眼光,苦难的童年给了他细腻感情。能够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不仅文起八代之衰,诗亦可济天下之溺了。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颖师弹奏了不甘于凡鸟为伍的傲然,更弹出了韩愈的人格与气场。
正气能凌雪,儒风自拔云。如今韩吏部,天意起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