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乌鸦的偷食都足以点亮他的一天,他该是有多么孤独啊。”
看到这里,字字戳心。
我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看到过《星月夜》的真迹
同伴问我,要不要与画合影。
我只茫然。
自己真的要以一种浅薄的姿态,在一张合影中留下可笑的“到此一游”吗?
课上老师曾无数次讲到,《星月夜》是梵高最具力量与动感的作品,然而终究是见识浅薄的缘故,我却从来参不透其中的力量。
直到这部电影,在我面前展现了流动的月夜星河。
流动,流动的是笔触,连接星辰大海。
我不想通过溢美之词来炫耀自己那点浅薄的审美,只是想说,这真的是一部开场就惊艳到我的电影。
125位画家,65000帧油画,七年的时间。
我很难想象室BreakThru Films和Trademark Films工作室是如何想到用画家的画来提炼了他的一生。
流动的笔触在人像近景的时候看起来还是十分不舒服的,我的眼睛适应了很久才接受了这种近乎于马赛克的动感。我很庆幸能去大荧幕观看这部电影,画面中每一道笔触,画油的光亮几乎清晰可见。静物保持静态,人物肌理的线条始终在流动。
乡村中摇曳的稻田,飘忽的树叶花草,潺潺流水,玛格丽特的眼中还有泪迹。
据说这部电影每帧只有12张,连贯性不是很好,然而对于一张一张的油画而言已经是极高的成本了。我相信这样一部片子花费的心血,绝对不比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低。
其实刚开篇的时候看到简介是梵高自杀六个月后,我就对这个故事是没抱有太大希望的,只觉得应该就是一部较为乏味的传记文艺片。然而事实是,95分钟的片长,我的眼睛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荧幕。
故事的开端以阿曼德·卢兰替父亲追寻文森特的弟弟提奥·梵高为开端,走访了法国各个与梵高有过交集的人,在得知提奥已经去世之后,本是十分勉强的阿曼德逐渐开始主动地寻找文森特自杀的原因。细枝末节中可以看出阿曼德在渐渐的追寻中,对于文森特·梵高的态度逐渐由反感转变为崇敬,从会见唐吉老爹时说的“他是我父亲的朋友”,慢慢变成在玛格丽特面前说出的“他是我的朋友”。
亡人背后的追密,从头至尾只有对话,每个人的话语千差万别,虚虚实实,却给整部电影蒙上了一丝悬疑色彩,然而就在阿曼德的追寻达到高潮时,自杀的谜团却戛然而止,只留下星月夜之下的卢兰父子,耳边回响着文森特留给提奥的最后一封信:
对我来说,死亡可能不是最困难的事情,我承认我对这并不了解。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没能触摸到这天上的星光?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死亡到达那片星河。时候不早了,已经到了上床睡觉的点祝你好运,晚安!握个手!最爱你的文森特。
梵高真正的死因,电影最终没有讲。
梵高为何而死?
但这真的重要吗?
文森特创作八年,完成了八百幅作品。而在他的生前只卖出了不到十幅。
老师曾说过,梵高之所以不被理解,是因为他领先了那个时代一百年。
这么说也许不十分准确,艺术本没有高低贵贱。或许可以换一句话来说,他有着不属于那个时代的天才。
书上的诗人是伟人,你身边的诗人是疯子。
也许这句话一样适用于文森特。
非常喜欢最后的片尾曲《Marguerite Gachet At The Piano》。
我喜欢听着歌神游,但听着这首歌的时候,脑中却什么都想不出。闭眼,则是泪流满面。
丰腴地活着,还是瘦硬地死去。做一个平凡而幸福的普通人,在历史的夜空中随风散去;做一个时代的疯子,在这个凡人不可企及的时空,孤苦伶仃地消失,却被后世永恒铭记。只是这一切,你永远看不到而已。
我们将以什么方式度过一生?
你只想知道他的死,却不想了解他的活。
玛格丽特的钢琴仍在回响,这一幅画,在房间中挂了四十年。她终身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