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参加活动,带着小子体验了一下中华传统手工艺,用竹子、竹筒、棉线、宣纸、白胶等天然材料,进行创造。
大孩子们可以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创作,这个系列是乐器,最下面的是个手摇铃;
这个看起来像人偶,你们看着像什么呢?我家小子说这是个小人在划船,呵呵;
这个是条毛毛虫?孩子的世界太奇妙,我们只能用猜的;
看了大孩子们的作品,小孩子也手痒痒,想要试试看,那扎风筝再合适不过了,用两根竹片来做个最简单的菱形风筝;
选用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的竹片,利用竹片的韧性做风筝的骨架,量好左右比例,用棉线进行固定;
用剪刀在竹片尾部刻一条凹痕,便于绑线固定;
绑好之后,裁蒙糊纸,将骨架放在纸上进行测量;
按照刚才测量好的形状和尺寸画出边线,开始裁剪;
四个边角部位,剪出折边,涂上白胶;
按压折边后,可以用重物压在上面辅助固定,然后进行其他两个边的粘合;风筝线我们加在中间,感觉这个位置好像不太对,呵呵~记忆中应该是加在左右两边,在拉到中间......让我想想;
等四个边都粘合固定好了,就可以开始画风筝面了。没有笔墨,只好用水彩笔涂涂画画;
小子又是划线又是写字母的,还真看不出这什么风格。(后来小子拉出去一路狂奔,风筝也没飞起来,但孩子自己亲手做的,拉着跑也开心无比啊,哈哈哈~)
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学校还教过制作风筝,那时候也是用竹片,蒙糊用的是报纸,后面还要加上条尾巴(长纸条),放学后大家一起在操场上放风筝,比谁的风筝飞得高;
这么好的传统民俗手工艺,到了我们这辈真没几个人能纯手工制作了。买个现成的又漂亮飞的又高,何苦费时费劲的做呢?
之前我也这样觉得,但每次和孩子一起做传统手工,都有种民族情结释放出来,那种对文化的感情,在亲情的互动中传承着,在这繁琐的过程中一点点的融合和传递着。所以即使做不好,不完美,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继续在做着,我们和孩子一起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