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电影院看两遍的电影是无问西东,第一次认认真真来写观后感的电影是无问西东。
2018新年伊始,看到这部电影,实在觉得2018年会是美好的一年,即便艰难也无所谓,只要有对自己真实的力量。
看第一遍的时候,只顾着各种情节的转折和震撼流泪了。第二遍看才来得及体会整部电影想表达的是什么-----无论你行走在人生中的哪段时光,无论是意气风发的青年,还是志存高远的壮年,亦或是垂垂老矣的暮年,请叩问内心,做出适合自己的、真正想要去做的选择,不攀比,不迎合,不顾时代浪潮,不顾他人言语,不顾世俗评价,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而真正的教育也应该是给予学生如此的精神滋养,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影片跨越四个时间维度讲述了四组主人公的一路前行的故事。他们用各自的故事来传承着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会人什么。
01 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
1923年冬天,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期末考试成绩发榜了,当看到自己的英语是满分时,陈楚生扮演的吴岭澜特别开心,可是当看到自己的专业物理是不及格时,他顿时很沮丧。当祖峰扮演的校长梅贻琦找他谈话,劝他转学时,他非常矛盾和纠结。在吴岭澜眼里,只有学理科,学实业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如果学了文科,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好像也是我们当下大部分人的困惑吧,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
梅贻琦对他说了下面一番话。
读书和学习都是对的,但是别忽略真实。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梅贻琦的这番话,让吴岭澜陷入了孤独的沉思和迷茫,他甚至为自己有这样颓废的思索而感到羞耻。直到那天,他走进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看到了泰戈尔身边那些人脸上的表情,他豁然明朗了。他转了文科,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后来在课堂上,他引用泰戈尔的诗《爱者之贻》对学生讲出了自己的经历。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这是泰戈尔的诗。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即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
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 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似乎当下的我们更加习惯于把自己置身于忙碌的踏实之中,正是这种麻木的忙碌,让我们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不会停下脚步和自己来一场真实的对话。
“嘿,亲爱的你,你好吗?你开心吗?你对自己真实了吗?”
02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的心给出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1938年,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是这所联合大学的学生之一。他出生于富裕家庭,却没有一点富家子弟的架子。他是那么的阳光明朗,是一切美好的象征。他本可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有着大好的前途;他本可以像母亲说的那样,去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行万里路,比如读万卷书,比如娶妻生子。
可是面对日军的不停轰炸,看着身边的人不断失去生命,他的心被撞击着。然后他在吴岭澜教授的课上被点拨,被引导去面对自己的内心。最终他违背母亲的意愿,成为了一名飞行员。他开着飞机投下各种吃的包裹给那些孤儿们,他开着飞机冲向日军的飞机和船,同归于尽,粉身碎骨。他是真心,同情,正义和无畏的化身。是的,沈光耀的这个故事,是让人流眼泪最多的。
我相信在那个时代,像沈光耀的一样付出者,是大多数者。如果人人都贪生怕死,如果人人都不愿挺身而出去做那个时代的守护者,那如今的我们又会是什么样呢?在危难时刻,一个国家的最高学府的学生交出了最震撼人心的答卷,这样的大学教育是成功的。
03 你怪她对你不真实,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
1962年,22岁的清华大学的学生,黄晓明扮演的陈鹏,也就是沈光耀曾经从飞机上投下食物救过的孤儿之一。
他和同学李想都喜欢着中学的同学王敏佳。王敏佳也一直在俩人之间徘徊着。她为李想慷慨激昂的想要赴边疆支援的梦想而吸引,同时又感动于陈鹏的细心礼物。
然而一个转折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三个曾经的班主任一直受他们师母欺负,看不下去的王敏佳和李想一起写了一封信警告他们的师母。结果被师母找到对质的时候,李想却因为害怕失去去支边的名额而没有站出来。王敏佳选择一人承担,结果被污蔑更多罪状,被批斗,最终毁了容。在醒来的那一刻,她看到的是陈鹏,是那个不顾一切世俗评判,默默守护着他的陈鹏。
面对敏佳的遭遇,李想竟然还在纠结敏佳为了一个小时候的错过对他们撒的一个谎。那一刻,陈鹏对着李想怒吼出了这句话,“你怪她对你不真实,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面对李想的忏悔,陈鹏对他说,“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
带着这句话,李想奔赴了边疆。在一次暴风雪中,他为了救两名战友,独自前往寻求支援,牺牲了自己。相比之前与敏佳划清界限时的懦弱,在经历过日日夜夜的叩问自己的心之后,他最终选择勇敢和真实,而那对他来说是一场对敏佳遭遇的致歉和对自己的救赎。
04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2010年,张震饰演的广告公司经理张果果,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就是李想救的那两名战友的儿子。其实影片一开场就是2010年的设定,张果果的第一句台词就是,“如果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对的人生,你还有勇气前来吗?”。
张果果本想通过一个奶粉公司的提案,帮助一家四胞胎度过难关。但是公司里面领导之间的勾心斗角,世故圆滑,表里不一,让他背了黑锅,从公司离职,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但是他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那家四胞胎的亲属。
当他的前领导以"善意"的关心对他说,"我也曾救助过一个孩子。但是本来以为救了一个孩子,没想到认了一门亲戚"。张果果有点犹豫不决了,他变得不开心了,而此时双胞胎的家人也在一直不停的每天都在找他。他选择逃避,他不知道如何面对他们。
直到清明节的时候,他父亲在李想叔叔的墓前说希望他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开心的事"后,他终于放下世俗的规劝,直面内心的柔软。
他找来四胞胎的家人,帮他们付了一部分房租,并且还为他们找了一份工作。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四胞胎的家人一直联系他的原因,不过是想亲自把用四胞胎的胎毛做的毛笔送给他。那一刻,他选择更加的坦然面对内心的坚持。他打电话给前领导,告诉他不会把另一个领导的失职证据发给他,因为他张果果和他们不一样,他不会败给世俗。
当他在四胞胎的房间里为他们的窗户装点色彩时,他是享受那份平和和喜悦的。
电影的最终,以张果果的独白作为结束,这份独白,不禁让人开始反思。“如今的你有没有被世俗打败?”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跨越时空,四代人对一所大学精神的传承故事,让人忍不住看了又看。如今我们所受的教育这样的吗?我们有那样以身作则的教授来引导此刻的青少年吗?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的;还是理解为只因当下社会的我们是什么样,于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什么样。
如果换做是你,回到他们的那个时代,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又如果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对的人生,你还有勇气前来吗?
我的答案是:会!且听风吟,随心而行,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