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斜杠青年?
答:就我这样的。作家、培训师、咨询师、演说家、教练,一个人能做好几样。再说远点:马东、蔡康永都是。您留意一下身边的朋友,很多人也是。
这个概念源自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的一本书《多重职业》。早在10多年前他注意并研究这一现象,称The Slash Effect为斜杠作用,后来国内翻译成了“斜杠青年”。
事实上,我是“斜杠中年”,但斜杠与年龄无关。
人一生可以选择几种职业。当年我在广播电台做晚间谈话节目主持人,这个岗位比我白天8小时在国企工作更有趣。
在电台我不用本名,同事温馨提示:领导会认为你不务正业。在市级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间里我的身份是主持人。当时节目很火,几乎所有的出租车司机、大学生都喜欢收听“繁星点点”节目。我每月在电台的收入已足够支付当时分期付款的房费了。
斜杠的标识是你有2个以上的技能和优势,且能兑换价值,起码达到最低职业交付水平。最好能达到专业水平,与专业选手有一拼。
Marci将斜杠青年模式总结为五种:
一、稳定收入+兴趣爱好
当时国企还有几位喜欢唱歌的一线员工,他们业余时间在歌舞厅做歌手,其专业技能让其得到的收入超过国企所得,关键是他们真心喜欢唱歌!我认识的一位年轻人已进入专业艺术团体,业余时间还在教学生,收费的。从一线员工到音乐总监,“斜杠青年”是对自我职业生涯的有趣探索。
十多年前,我在国企宣传部门有一份稳定收入,另外每晚又会担任电台节目主持人。当时真不是图钱,而是热爱。且两个职业都是我的强项,它们是相通的,彼此给力。
二、左脑+右脑组合
写作即是这样:理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共同发展的模式。
台湾广告文案创意天后李欣频,她带团世界各地创意游,回来就出一本书,每年年初还固定开课。作家、旅行达人、广告创意人、讲师,左右脑都用上了。
三、大脑+身体组合
这是最牛的。我听到最酷的案例是心理师与健身教练的组合,一边指导学员练习平板支撑,一边问:还焦虑吗?这个跨界大,点赞!
四、写作、教学、演讲、顾问组合
典型代表罗振宇、古典,“得到”APP的专栏作者都是。我自己也是如此:作家,已出版《稳稳的幸福》、《我就是逆境中的传说》等四本书;天天写作,公众号每日更新;世界教练联盟认证教练、中国幸福教练创始人。主业是培训师、咨询师,同时也为企业做顾问咨询。
生活很充实,做喜欢的擅长的事,一点也不费力。做这些事就像在自家的房子走动,从客厅到厨房,再从书房到卧室,这是一件多么轻松自然的事。
五、一项工作多项职能输出
一项工作,但有非常全面的综合能力,比如马云、俞敏洪,所有的CEO都符合这个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吴晓波,最初关注的是他的作品《大败局》,知道他是一位经济学家,而现在他的新身份是企业家,卖吴酒,我的小伙伴也在为他吆喝,还成了代理商。
用吴晓波自己的话说:作为中国经济的观察者,最好的方式是亲身体验,自己创业。他本人就是一个斜杠:作家、商人、学者。
斜杠,绝不是青年的专利,它与年龄无关。如果说有关,可能中年更有利,因为这时的你更了解自己,能力更容易迁移,经济实力也允许你更多学习更多投入,人际关系也更容易变现。
斜杠,是一种良性的补充、持续的探索,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在不确定的时代,咱得有一两个“备胎”。东方不亮西方亮,重要的是看清趋势。
2017年的你,要不要尝试斜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