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不仅可以给予我们理解、关怀,还能让我们产生安全感,归属感。每一个人都需要与别人发生链接,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亲密关系又是这种链接的基础,我们和别人的链接方式大部分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适度依赖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
依赖问题权威罗伯特.F.伯恩斯坦,就适度依赖给出的定义是:适度依赖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帮助,而不觉得自责。
可是很多人却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一、误认为亲密关系是为了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曾经有一个来自金华当地征婚论坛的一个贴子:《我就是凤凰男,我不完美,但我会创造完美的,这样的我,你敢不敢要?》引起大范围的讨论。
主要的奇葩要求如下:
1.最好是独生女,如果不是,希望是只有姐姐,拒绝有哥哥或弟弟者。父母通情达理,有独立住房且有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为佳。
2.关于房主的名字,我希望是写我的父母。
3.婚后父母将变卖祖屋,到金华与我们共同生活,由我们负责养老送终。
4.未婚大姐会到金华发展,在她组建自己的家庭后会与我们同住。
5.我的收入虽高,但每个月仍需支援父母和姐姐们的家庭开支.
中国的传统文化往往把原生家庭看得过重,把夫妻关系看得过轻。这才是该贴诞生的原因。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才是第一位的,下来才是亲子关系。而中国传统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让家庭里的关系错综复杂,矛盾重重。
这位凤凰男把自己变成了吸血鬼,吸取亲密爱人的血来反哺父母家人,还理直气壮。就是因为他有这种观念:亲密关系就是为了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一个对父母家人心存奉献精神的人,不能说是一个坏人。但是如果是让别人来牺牲自己成全你的奉献就不对了,即便是你未来的妻子。
如果我们持有这种理念:我们的另一半甚至我们的孩子都有责任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我不说他们就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那么你只会让他们远离你,因为你索求无度,企图让别人来照顾你的需求。
二、误认为亲密关系就是以爱的名义实施控制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在亲密关系中,以爱的名义实施控制。这种情形最容易发生在亲子关系之中。控制往往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控制者常常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这样做的。比如,“我打你,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对你,是为了你好”.他们觉察不到自己有问题。
可是过多的控制让孩子产生恨意,作为弱小者需要依靠父母成长,敢怒不敢言,于是把这种恨意压抑下来。等长大后,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成为父母后又会成为家暴者?因为他复制了父母与他的相处模式。
三、无限界,不分彼此
有一种说法叫“好的穿一条裤子”,.其意思就是好得不分彼此了。可是人真的能做到不分彼此吗?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边界。如果在亲密关系中失去了界限,人也就失去了独立性。每一种愤怒背后的需求不外乎两种,一是尊重需求,二就是界限需求。可见界限是人与人保持独立自我的根本。
我认为在夫妻关系中,两人要以两棵树的姿态站立。而不能是藤缠树,树缠藤。虽然很浪漫,但藤作为过度依赖方,失去了独自站立的能力。终有一天,树不耐烦了,或者被藤缠死了。藤也就无法站立了。每个人都有需求,这是正常与自然的,但是如果我们试图要他人来照顾我们的需求就不合理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在亲子关系中,要做到尊重与接纳。从童年到成年就是依赖与独立的拉据战。
我们既要让孩子适度依赖,让他知道有退路,可以无后顾之忧。又要给他锻炼的机会,让他长大后依靠自己的力量站立。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让他学会为自己的生活作主,接纳他不符合我们标准的选择,他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做主。选择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
过于独立让我们失去了亲密关系,而过度依赖会伤害亲密关系,让一方产生不负重荷的压力。只有适度依赖才能让我们更坚强。你在身边我们抱团取暖,你不在身边,我也能独善其身。这才是亲密关系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