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在豆瓣的评分只有7.7分,我个人认为是低估了。
王乐平显然深谙英语学习道与术的关系,试图用“英语思维”四个字诠释心理认知过程在英语学习中所起到的醍醐灌顶的作用。
只有具备这样的认知意识,英语学习才能从对规则的记忆中解放,通过一种茅塞顿开的巧劲,从而进入能力迅速提升的快车道。
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口语积累,王乐平提出了反复体验加工的“体验式学口语”的方法,核心思想是:
无论是通过看原版电影还是学习教材,当感觉碰到的表达方式很有用时,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停留在告诉自己要记住,或是仅仅记在笔记本上。而应该当下立即多花些时间“有意识地”在大脑中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些语料进行反复地体验加工。这个过程越细致越好。
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回忆同语境下的汉语表达
类似于翻译,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翻译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把学习到的表达方式和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从而通过自身的切身体验加深记忆,并为以后的使用埋下伏笔。因此,这样做的时候要尽量找出最口语化的贴近现实语境的语言。
例子1:
Phoebe:Just,‘cause, Idon’t want her to go through what I went through with Carl!
来源:《老友记》
这句话直白的翻译会是“只是因为我不希望她经历我和Carl经历过的那些事情”,这样翻译成的汉语表达,虽然也对,不影响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但是却很难进一步使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情境,我们会怎么说呢?是不是“我只是不想让她走我和卡罗的老路”更像是真实生活中可能会说出口的话?经过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对“老路”的英语表达便会不知不觉中印刻在大脑里。
例子2:
——What’s Robbie cooking for dinner?
——It’s a surprise.
这里的surprise咋一看是“惊喜”,但其实对应成汉语的“秘密”却要比“惊喜”切合得多。有了这样的认识,在以后我们遇到类似场合想要表达“秘密”这个意思的时候,就会想到也可以用surprise,而不仅仅是secret。
有了这样的英汉对照的比较和思考,就能进一步加深对新学表达方式的印象,并且特别有助于以后在生活场景中的转换应用。
二、联想相似的真实生活场景
思考学到的表达方式在怎样的真实生活场景中可能会用到,也就是说通过想象把表达方式放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模仿。这里的场景想象要越具体越好,越丰富越好。
例子1:
Chanlder:All right. Joey, be nice? So does he have a hump?
来源:《老友记》
在这里“be nice”可以理解成“积点德吧”,更能体现当时的语境。这么思考了以后,在想表达“积点德吧”这个意思的时候,就以考虑用“be nice”来代替。比如你和朋友去饭店吃饭,结账的时候小服务生少找了你们十块钱,你朋友发现后大吵大嚷,小服务生低头不敢吭声。这时候你就可以劝朋友说:“Be nice,he’s just a kid.”
例子2:
Ross:I told mom and dad last night, they seemed to take it pretty well.
来源:《老友记》
“take it pretty well”是口语中经常用到的表达,表示愉快地、平静地接受了。学习了这个表达以后,就可以联想一下,在现实情境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得到。比如说,你和女朋友一起出去逛街的时候,收到了一位女同事的短信,说“出差回来了吗?我们都想你啦!”正好被女友看到,你以为她肯定会大发雷霆,没想到的是,她根本没当回事。这时候你在叙述此事的时候,就可以说“Much to my surprise, she took it pretty well”。
经过这样有意识的联想,当在生活中真的碰到这种情境或是类似情境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这个表达方式,或者至少脱口而出的可能性比起完全不思考的情况要增加不少。特别是,如果你发现自己背诵了大量例句,却总是用不到实际生活中时,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三、反思对比常用的惯用表达
学习到新的表达方式后,还可以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想表达同样的意思会怎么说,然后和学到的表达方式做一下对比,看看哪一种更好或者是否可以互为补充。
例子1:
Chandler:All of a sudden, the phone starts to ring.……I figure I’d better answer it.
来源:《老友记》
当我们想表达“我想”时,通常会说“I think”。这里的“I figure”表达的基本是同样的意思,但更带有一点思考之后的决定,类似“我琢磨着”的意思。下次再碰到要表达“我想”的概念时,就可以考虑换一种说法。
例子2:
I can’t wait to see her.
来源:《走遍美国》
如果让我们表达“我真想快点见到她”时,我们很可能会这样说“I want to see her very soon.”比较一下两种说法,原文的表达显然更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并且与汉语的组织形式有相当大的差异。
这样做对比以后,除了比起单纯的灌输更能加深记忆以外,还有利于提高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四、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有的表达方式其实不是我们第一次遇到,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回忆一下,上一次遇到该表达方式时,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意思和用法是不是一样呢?如果不一样,又有什么区别呢?特别是,如果做了笔记,那么一定要回翻看看,再复习一遍学过的知识点。
例子1:
She left early. I’m just covering the phones.
来源:《丑女贝蒂》
这句话的意思是:“她先走了,我在帮她接电话”。这里,cover表示“代替某人工作”,是我们学习到的新的表达方式。这时候,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以前是不是也遇到过cover的用法呢。比如,还是在《丑女贝蒂》里,之前出现过一句话“Could you just cover me this month?”,意思是说“你能不能先帮我把这个月的房租垫上?”cover在这里表示“支付”,是另一种用法。如果我们回翻看了笔记,不仅通过对比加深了对cover新用法的认识,同时又再次复习了过去的知识点。
例子2:
Monica:Let me get you some coffee.
来源:《老友记》
“我给你倒点咖啡吧”在英语表达里没有体现“倒”这个词,而是举重若轻地直接用了“get”。如果这是我们学习到的新知识点,那么可以回想一下,以前是不是也碰到过类似的用法,用一个简单的“get”表达汉语中较为具体的说法。比如:“I’ll get it.”这是有人敲门或电话响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如果做了笔记,就回翻出来,对比看看。
通过这种方式,你的记忆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连结的,通过一次次地对比和复习,不仅能使记忆更加牢固,还能更加明晰各种表达的正确用法。
以上就是王乐平在《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中提出的一些思路。其实,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输入自然而然练就“无意识”的脱口而出。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这四种方式可以灵活运用,也可以脑洞大开,采取一些类似的方式,比如可以模拟角色扮演,把自己想象成剧中的角色拓展对话。重要的是,要养成这样的习惯,遇到新的表达方式时,当下就多花一些时间,有意识地停下来思考一下,通过对比、联想、反思和复习等方式进行重复的体验。
并且,由于这些思考与表达方式的语境息息相关,在以后的实际语境中需要用英语来表达时,你的口语反应能力会得到明显提升。通过长期的坚持,当积累了足够多的表达方式后,英语对话的流利度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明显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