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黄巾军起,天下诸侯铁马金戈,国不国,家不家。
恰是时也,群雄并起,王佐皆出。
这段夹在两个大朝代之间的乱世,偏偏竟涌现出如此之多的人才来。
江水东逝,大浪淘沙。
漳水河畔的鼓瑟声渐渐稀疏,沉沙的折戟磨洗将看,还掩映着刀光剑影年华。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
西凉铁骑踏碎洛阳城,十八路诸侯的旌旗,惊动了神州无数蛰伏的谋士英豪。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
许都、官渡明争暗斗,马鸣嘶吼,数月的僵持只在旦夕之间打破。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
赤壁的战火蔓延山河,或为一份壮志,或为一念固执。
只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
我们不在。
史书也好,演义也罢。
活跃的大人物也好,无名的小角色也罢。
那些曾经鲜活的,血流成河的,勾心斗角的。
最终都成了戏文里的皮囊,成了故事,成了神话。
然而不得不说,三国究竟是个无可比拟的时代。
一言乱世,一言兴邦,是谋士的较量;
隆中对策,驱虎吞狼,是政治家的思想;
沙场相向,亲冒矢石,是猛将的英姿;
怀瑾握瑜,执剑顾曲,是儒将的风流。
史书中、演义里,我们有幸窥得他们曾经的仪容,却又见矛盾之处。
脍炙人口的“草船借箭”、“空城计”是否确有其事?
三国里的谋臣武将其真实面目又是否恰如我们所知道的一般?
所谓的“天下第一谋士”、“天下第一武将”又是否能承其重?
这或许就是这段历史的有趣之处,宏图上三足鼎立,事件明晰;却又在细微处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