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中国客家之都正统的梅州客家人,又身为写字爱好者,不宣扬一下客家文化怎么行,下面让我来360度无死角全方位分析一下客家人,哈哈,首先申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你的他的别人眼中的各种各样客家人的形象。
先来科普一下,什么叫客家人,为什么叫客家人,顾名思义,客是外来人的意思,“客家人” 指 原来因为古代中原因为战乱和饥荒等灾难迁徙到南方的汉族人,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 、福建、江西三省 ,还有湖南、四川、广西、浙江等,另外香港、台湾 等海外有大量的客家人,人口大概在八千万左右 ,看到没有,客家人是一个庞大的族群。
客家人的迁徙之路
第一次大迁徙: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因中原发生了“八王之乱”,这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羌、氐、羯等趁虚而入,各自据地为王,相互攻战不休,使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西晋王朝覆亡后,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他们废农田,牧牛羊,虏汉人做奴隶。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阳,沿汉水入长江向东迁往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向南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其前锋已抵达今梅州的大埔,并于东晋义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以“流民营”为基础设置了义招县。
第二次大迁徙: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而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加之中原灾荒连年,官府敲榨盘剥,民不聊生,许多城乡烟火断绝,一片萧条。不久,爆发了由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弛骋中原,转战大江南北十数省。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迁汉民分布的地域。战乱所及,惟有赣南、闽西南和粤东北“堪称乐土”,于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九江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根据客家族谱记载,这时期的移民,避居福建宁化石壁洞者也不少。这次南迁,延续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历时90余年。
第三次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迁徙:公元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兵攻占。金人入主中原后,强占民田,推行奴隶制。处于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为躲避战乱,又一次渡江南迁。再后来,蒙古灭金,入主中原。由于蒙元兵向南进逼,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宋、元双方攻守的战场。文天祥起兵抗元,率义军进抵梅州,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粤各地,早先迁入此地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宁的环境,又继续南迁,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因为这时户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称为“客家人”。注意了,梅州客家人是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第四次客家大迁徙:客家第四次迁徙原因有二:一是受满族入主中原的影响。清兵进至福建和广东时,客家节义之士,出面号召群众举义反清,失败后被迫散居各地。有随郑成功到台湾的;有向粤北、粤中、粤西搬迁的;有的到了广西、湖南、四川。二是客家人口膨胀。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人口大增,而当地山多田少,耕殖所获,不足供应,乃思向外发展。适逢清政府于康熙年间发起“移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于是,由中原移居两湖、两广的汉民,又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韩素音的祖先,都是当时由广东、福建迁到四川的客家人。
第五次客家大迁徙: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转战南方十余年。天京陷落后,起义军受到剿杀,百姓纷纷逃匿。在此期间,粤中地区发生了持续12年的土客械斗。清政府为解决土客之争,特划出台山赤溪地区以安置客家人。动乱使得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到海南、广西,甚至飘洋过海去谋生。
客家人向海外迁徙:自南宋末年以来,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搬迁的同时,又陆续通过海路和陆路向海外迁徙。海路由厦门、汕头、广州、海口、虎门、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冲等港口出发,乘船冒险到达南洋各地。陆路通过广西、云南边境进入缅甸、越南等地。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复明”、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早期领导的各次武装起义失败后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当数量的破产农民和城市贫民,他们或自驾帆船,或被掳掠、诱骗、招雇为“契约华工”到南洋等地从事苦役。20世纪中叶以来,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国向欧美等国乃至世界各地再行迁移。现在客家后裔已遍布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所谓“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客家人的性格
提到客家人的性格,不得不再次提到迁徙,上面科普到,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徙,万里长征大家都知道吧,迁徙就跟这差不多,想象一下,拖家带口,露宿风餐,徒步抗击风雨雪饥饿,徒手抗击野兽强盗,最后走累了来到一个无人无战争的世外桃源,也就是无人的山区定居下来,还要一切重头开始,重建家园,连种植食物的方法都要重新学,客家人迁徙过程充满血泪和辛酸,迁徙是一个充满颠沛流离、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客家人养成了勤奋,坚忍,内敛,沉稳务实,善良,聪明的性格,客家人喜欢安居乐业,但又不忘拼搏奋斗。虽然现在客家人大多跟着社会主义踏入小康生活,但祖先遗传下来的基因还流淌在我们身上,没错,现在的客家人还是很善良,善良,善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哈哈。但比别以为善良的客家人就好欺负,客家人还很聪明,他们很懂得分辨什么人对自己真心,什么人是假意,什么人不可相处和靠近,因为客家人还极其内敛,所以即使他不喜欢你,也不会明显表现出来的,只会悄悄远离你,所以如果有客家人不与你来往了,你可以反省一下自己,因为善良的客家人是不会轻易做出绝情的事情的,哈哈。沉稳务实低调又聪明好学,我想这也是以前广东政府那么多客家人当官的原因,这种性格最适合做官了,我好像暴露太多了(捂脸)。
客家人的饮食
提到客家菜,一百个人应该一百个人都会说客家酿豆腐吧(哭笑不得脸),不怪你们,客家酿豆腐太声名远播,酿豆腐是客家祖先因为怀念中原的饺子,但苦于当时南方种植不了小麦,没有面粉做饺子,聪明的客家祖先发明了把肉馅(一般还加点葱头和香菇)酿在豆腐里面,经过油锅煎,瓦煲焖熟,确实是一个特色菜。
虽然客家酿豆腐很出名,但是我想说,兴宁人最喜欢吃的并不是酿豆腐,而是酿板和酿苦瓜,另外我们家还喜欢吃酿青椒,不解释做法了,解释了你也做不出原汁原味的,想吃的朋友可以来梅州,直接上图,哈哈。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梅州菜我觉得很好吃的是猪肉丸,对啦,朋友们,除了潮汕牛肉丸,梅州的猪肉丸也是非常好吃的,其实我个人更喜欢猪肉丸,因为牛肉吃多了会有点腻,猪肉丸更清爽,没有这个问题。
客家腌粉比兰州拉面好吃太多啦,配上枸杞瘦肉汤,绝配,客家人就是缺少一个会做生意的李嘉诚,哈哈,没有把客家腌粉发扬光大。
除此之外,其实客家人的口味跟粤菜是差不多的,比较喜欢清淡和原汁原味的食物,另外梅州的柚子真的是中国第一好吃的,毫不夸张的说,不信你可以来试,呵呵脸。
客家人的文化
文化和性格是息息相关的,客家人吟诗作赋,唱歌跳舞闻名的确实少一点,或者说浪漫细胞少一点,我这种喜欢看书写字什么的,我同学已经称我为浪漫的人了(捂脸),但客家人还是热爱抒发生活的,因此发明了客家山歌,跟刘三姐唱的山歌有 异曲同工之妙。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有专家研究客家话跟古代汉语特别像有古汉语的活化石的称呼 , 客家话保留了古汉语的很多词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客家人没有遗忘中原汉族文化,他们坚持讲“阿娓话”(中原母语),并吸收、融会当地土语,形成了保存中原音韵的而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客家方言,会讲客家话的都是“自家人”。
围龙屋是客家人的发明之一,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梅州围龙屋是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的代表。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科普一下: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知道你们看不懂的了,上图吧,哈哈。
客家瑰宝
什么?客家地方还藏有宝藏, 是的,划重点敲黑板了,快来谢谢我,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注意听,客家瑰宝就是客,家,妹!客家妹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勤俭持家,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绝对是好老婆的不二之选,别怪我自夸,哈哈,有北方外省童鞋跟我说他家嫂子是梅州人,全家族上上下下无一不夸。所以,现在找了个客家妹当女朋友的男童鞋,赶紧当宝一样对待,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错过客家妹你会后悔一辈子哦,哈哈!
最后,科普一下客家话,“细哥细妹”就是广东话靓女靓仔的意思啦,欢迎来梅州做客,梅州地区是最最正宗的客家之都,毕竟要了解一方水土一方人,还是要来亲身感受一下对吗?
备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