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他,是个阳光斑驳的午后,我们隔着人群相视而笑。
等人群散了,他跟我说:“我觉得你好像浮在上面”。
就是这一句话,我记了很多年。
那一年,我们15岁。
那时候的周末,我们经常会约着一起出去玩,因为在读书,也没什么钱,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街边闲逛,去买便宜的东西吃。
我家后面有个路口,路边有棵很高很大的树, 他每次都会站在那棵树下等我,抬着头数树上的叶子,太阳光透过稀疏的叶子照在他的脸上,把皮肤映的很白。
我曾学着他的样子数,一片,两片,三片……每次都因阳光太过刺眼,就放弃了。
他的手很好看,指腹圆润而有力度,指甲剪的也刚刚好,关节棱角明显却不死板,跟他干净清爽的长相放在一起,很和谐。
那双手总是在纸上涂涂画画,然后拿给我炫耀,听我戏谑他一番。
他还特别喜欢猫,总是把外面的小野猫抱到教室里来玩弄,顺便抢走大家一些吃的。而我很害怕动物,每次这种时候,都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但他总是不知分寸的抱着猫来逗我。
我还被抓伤过,惊吓过度,哭了好长时间,他也因此接送我上下学了一个月,拎着两兜练习册,一边抱怨一边灵活地在车流里穿梭过马路,陪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那个时候的生活很简单。课桌一方,教室一隅。
后来,我去了外地读书,依然会跟他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
那些流水一样的日子,每天都一样,也都不一样,在日复一日的上课、作业与考试里,有的人走的意气风发,有的人却举步艰难。
我常觉得,也许时间的计量单位不同,所以别人一会就能做完的小半本练习册,对我来说却是痛苦挣扎之后,大脑中并未填补的空白。那是无数个日出日落间,毫无建树的沮丧。
而他会笑我包书皮、抄书本概念都是形式主义,然后教我在本子上整理知识点。
有时候,过完一个毫无长进的白天,会在夜幕降临时,心底溢出一种恐惧感。所以晚上会躲在宿舍里给他发信息,老式的手机除了通话和短信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能,所以编发短信的过程格外纯粹。
睡不着觉的时候,他就会给我讲很长的故事。有一天我说困了,想听个短的,他就发来了四个字,“我喜欢你”。
那时候我以为,我们可以这样一直走下去。女生就是很奇怪的动物,哪怕内心已经演了几十集电视剧,外表依然波澜不惊,所以那天,我没有回复信息。
也许你会好奇,后来呢,你们有没有在一起?如果我说,后来我们在一起,然后吵架,然后分开,然后又在一起。或者我们反目成仇,然后冰释前嫌,又各自幸福了……
这样的故事结局是不是更为生动?
但是并没有,我的故事里面,没有那么多现实到逃无可逃的后来,就像我现在回忆他,也只有这些零散到两句话可以描述完的记忆了。
故事讲得好的人,总是知道在哪里结尾,裁剪冗余,留下最好的。
再后来就是他要出国。
临出发前,朋友们为他组织了一场聚会,选在嘈杂的KTV。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离别的前夕,人们总是习惯用狂欢的方式告别,仿佛有些话只能是混着酒腥味才显得诚心实意。
所幸那天我跟他都没有喝多,中途坐在外面聊了很长时间,心底也像是被晚上的凉风吹起丝丝涟漪。我们聊到他将要去的那个语言完全不通的国家,他还教了我几个简单的发音,现在都已经记不得了。
但没有人再聊到那条短信。
后来的日子,我常会想,那个年纪哪有那么多清清楚楚的“我喜欢你”呢,更多的不过是掩藏学习的厮杀中,那些小小的心动罢了。
也许,我们真的有过许许多多的小心思,却少了一个生动的人来承载。
我们都希求在青春里有一场美好的相遇,可以在日后被拿出来反复回味,可以用来承载我们回忆逝去的时光。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够有一场彻彻底底的相伴,我们更多的只是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一点无迹可寻的心动。
毕业以后,我也想过回学校里转一转,但是又怕被回忆淹没,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挖得坑,先把自己感动了。惆怅的情绪悬在空中,带着一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飘荡着,让平凡的我们耿耿于怀。
若真的回去,可能就会发现,那就是一所学校而已,一所人来人往的学校,一段人人都有青春。
之所以回想起来的时候,会突然想保持沉默,应该就是因为那些经过太平凡又太深刻。
很多年以后,我站在那棵透着斑驳阳光的树下,忽然明白了:
人是会跑的,而树是没有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