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点东西,对不住火车上喝掉的那杯美式。娃在旁边睡熟了,刚用精油给他按摩脚底,精油的味道还在四周飘荡着,如这恬静又带着慵懒的空气。
这从容与享受,和刚生下娃坐月子时,太不同。
坐月子时是冬天。乖乖的听老话儿,除了从医院回家,一个月没有出屋。
这一个月三个关键词:空间、喂奶、习性。
空间。有孩子前,二人世界。我和先生都属于需要比较大自由空间的人,平常除了一起做饭、吃饭时聊聊天之外,就各占一屋各忙各的。生了娃之后,一屋子人。家里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忙前忙后,可却没了私人空间。吃饭、喂奶、拍嗝、换尿不湿、给小婴儿洗澡、睡觉,身边都有人各种帮忙。有一次我上卫生间忘记锁门,有人突然推门进来,惊慌中有种想爆发的冲动,身体里积压了很多如同长时间身处闹市一般的狂躁。
喂奶。生孩子前,孕妇被关注饮食起居;生孩子后,产妇被关注的就是这产奶的功能了。一家子人,包括产妇自己,每天最关心的就是有奶没奶,有多少,够不够吃。我还好,找了位不错的通乳师,通乳时不觉得痛。有硬块就及时揉开,也没得乳腺炎。比较辛苦的是最开始,奶少,孩子睡不了一个小时就醒了要吃,感觉成天都在喂奶,只剩下奶牛的属性。等孩子能睡上两三个小时时,终于能喘口气,觉得世界都变美好了。
后来孩子大了长牙,咬破了,我特生气。也没办法,那会儿有时候,是连着血一起喝的。那痛是钻心的,刚经历完生孩子的痛,对疼痛的耐受力大了很多。
再后来,喂奶成了很享受的事,尤其在上班后。给孩子喂奶,把小家伙搂在怀里,看着他甜甜的安静的吮吸,享受两个人的亲密独处,幸福又纯粹。也正因如此,断奶时,想想这样方式的好时光,不会再有了,心里还真是有些不舍。
习性。月子里,自身的一些习性会凸显出来。现在想想,凸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身体的原因,体内荷尔蒙的变化,还是会影响情绪和情绪控制;二是个人处于压力状态--自己和家人都希望百分百的照顾好孩子,这完美倾向本身就带来压力,完美倾向越高,压力越大。再加上不同人照顾孩子时的“密切合作”,也会在处理差异时产生关系中的紧张。在这种状态下,自己压力下的行为方式自然显现出来。
我当时有些产后抑郁,我自己是知道的。家人说,你干嘛成天不高兴,生了个健康的孩子多好。我还是乐不起来,逼急了,甩一句,我没跳楼已经很好了。闷时,看着窗外,雾霾天,灰蒙蒙的,和心情一样沉闷。觉不够睡,看着妈妈照顾孩子睡不好觉,也很心疼,担心她犯头晕的老毛病。凌晨时想去厨房找水喝,门开一条缝,冷风瞬间吹过来,身上好像被无数根针扎一样,赶紧关上门退回来,才知道月子里身体果然有些不一样。后来问家人,说早上开窗通风好。因着自己的习性,什么也没说,但心里却留下些埋怨。肚子上的“拉锁”慢慢长合了,因为剖宫产之前曾经做过一次手术,所以刚手术完移身起床时忍着痛的超慢动作已经不足为奇了。最极端的是因着赌气,愣是躺在床上,一整夜,让眼睛一直睁着。没有适时的疏导和释放,最后是一次规模不大的火山爆发,又恰好触到了雷区,伤己伤人。结果还要自己承担,几个晚上,流着眼泪彻夜难眠,想接下来怎么办。
后来,遇到朋友生第一个孩子时,都会嘱咐一句:照顾好自己先。
那时,深切的感受到了爸妈无条件的支持和爱,在我最脆弱无助的时候,给了我最大的支持。铭记一生,感恩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