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电影《遗愿清单》的时候,一眼就认出了摩根弗里曼,觉得这电影有看头,可以看看。
开头不错,通过一个旁白代入到影片真正的故事中,但是越到了两个人开始完成清单的过程,这部电影的疲软就越发的明显,无论是人物的建置还是戏剧冲突的匆匆收尾,都让我感到一股浓浓的烂片味道。
豆瓣给出的评分是8.5分。
我无法苟同,因为这部电影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就是:糟糕的剧本打造出了一部平庸的电影,幸亏两位主角精湛的演技挽救了整部电影的观感,否则很难去说这部电影最后的表现会是什么样的。
相比之下,我比较认同IMDB上的评分,7.4,中规中矩。
十九万的评价人数作为保障,可以说这个分数很公正了,如果我给这部电影打分的话,或许会更低一点,大约会保持在7.1—7.3这个分段里。
说完了评分,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会给这样的评分和评价。
电影开始于一段雪山跋涉,影片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人是谁,只是告诉了我们讲述者,也就是影片一开始的画外音的主角与另一位名叫爱德华科尔一些故事,这些故事是片段式的,讲述了科尔最后死于五月,讲了主角关于人生的一些感悟。
最开始这个片段,就是影片意识形态展现的最具标志性的片段,整部电影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生”与“死”的对抗性、什么是人生意义?情感和家庭与自由该如何取舍?
通过这几个问题,来将整个大故事框架建置出来,从来完成最终的“主题升华”。
主题升华
主题升华是什么呢?
之前在电影《怦然心动》的解析文章里,我们曾经提到了“圆满”这个概念,而圆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戏剧性冲突的解决,主题升华则意味着在冲突解决之后故事和情感的延续。
比如《怦然心动》中,虽然结局里布莱斯和朱莉的矛盾冲突划上了句点,但是他们的爱情才刚刚开始,与此同时,代表着两个主角的家庭也在一起发生着成长,这种成长也是伴随着男女主的梧桐树一起的,所以,梧桐树的成长也是隐喻家庭和爱情成长的一种形式。
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同样有类似的片段,玛婷达带着杀手里昂的盆栽来到院子里,亲手将代表绿色和生命的植物种到土地里,这为里昂在之前所建立的内心冲突提供了解决点,里昂的生活是无根的,是流浪性的,而盆栽在里昂死后就成了里昂的一种象征,将它种在地里的行为就是一种“落叶归根”的形式展现,故事在此划上了句点,但是作为盆栽的植物仍在成长,玛婷达也在成长,如果我们试着将形式延伸一下的话,你会发现,其实玛婷达是作为里昂的一种信仰和意义在存在着的。
简单的讲的话就是玛婷达是里昂生命的一种延续,同时也带来了成长的延续和情感的延续。
以上两部片子作为较为经典的电影范式,具有非常明显的启发作用,我们不妨借着以上两部电影的结构去探索一下《遗愿清单》电影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虽然在前两部片子里,我一直说到了“延伸”,但是作为一部电影,整体的完整性仍是非常重要的,延伸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表达,他会为电影带来形式和风格上的巨大帮助,但是前提是:你得先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再去思考故事之外的世界。
有一个终点作为旅程的目标的确很好,而正是因为旅程本身才使终点显得重要。
结构与形式
如果不严格的说的话,这部电影的结构其实还是挺规整的。
比如在开头两个主人公:卡特和科尔的人物塑造。在这两个片段中,我们知道了卡特的博学和科尔的富有,这是主角人格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我们所认识的他们的最浅的一个层次。
影片开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物维度的多层次塑造的过程,而这种塑造也伴随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戏剧性冲突的建置的。
卡特的博学让我们好奇他的过去,在之后的段落里通过他的讲述我们得知了老卡特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做自己喜欢的职业:老师,而是选择了与妻子共同抚养快要出生的孩子。
而科尔的富有则为卡特和科尔的环球旅游做了铺垫,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的话,影片的前后逻辑就会出现偏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物背景影响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也正是在这样的母题下,影片的展开在开头还是非常有趣的,但是随着影片的进一步的深入,关于戏剧性冲突的建置和展开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先捋一下影片的情节点和中心点以及1.2.3幕的关键事件,这样有助于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是情节点1,情节点1作为影片的第一个转折点,具有推动情节和故事展开的作用,时间大致在影片的六分之一处,也就是十五分钟左右(几乎所有电影都可以如此分析)。
卡特与科尔第一次对话,两人相识。
其次是第二幕开始的时间,即影片的三分之一处,也就是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点。
助手将卡特所写的愿望清单给了科尔,为之后两人的完成清单任务做铺垫。
接着是二分之一处,也就是中心点,影片进行到了四十五分钟左右。
卡特完成了对自我压抑的释放,从之前跳伞的行为到如今飙车的行为,慢慢放纵自己。
情节点2,五十五分钟左右,卡特与科尔谈过去的生活以及自己。卡特被告知家里等待他回家。
第三幕开始,六十分钟处,两人为旅行做总结,向着最终的目的地:喜马拉雅雪山进发。
不归点,卡特安排科尔的助手让科尔见到了自己的女儿,两人意见不合,分道扬镳。
一直到了影片的最后结尾,两个人共同葬在了喜马拉雅山的山顶的那一刻,整部电影其实讲述的,都是关于家庭的,卡特在摆脱家庭的桎梏,同时又舍不得妻子的爱,科尔一直在特立独行,乖张偏执,然而却对卡特一直隐瞒了自己有一个孩子这样的事实,影片到了最后,在生命的逼迫下,两人最后才敞开心胸,投出了最难以表达和拥抱的亲情。
可以看出来,影片的结构是循序渐进的,通过规整的三幕结构来营造戏剧性的情境,使得影片的完整性其实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
只不过在影片的格局实在太小,表达出的意识形态太过局限,使得故事在叙述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其原有的魅力。
比如在影片中,卡特与其妻子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由卡特本人口述的,这种展现形式削弱了影片的戏剧性,使观众很难带入情感。
卡特与科尔环游世界的行为太过琐碎且无太大意义,故事的升华点放在了喜马拉雅雪山下的一次交谈中虽然巧妙,但是角色间的对白让故事处于一种真空状态,这种真空状态其实存在于影片多处片段中,借由主角的对白引发形式上的感慨,意图表现影片的主题和风格,但是太过琐碎化的主题搭建恰恰正在解构这种建置。
可惜了一个好题材。
总而言之,片子的质量不错,但是剧本的糟糕让人不忍淬读,如果剧本能在对白上稍微精简一下,多用镜头语言来表现的话,效果可能会好点。
但无论怎么说,都只是在亡羊补牢。
从故事、结构、形式、风格、主题五个方面来打分的话,结构与形式各占2分,主题1.2分,风格1分,故事1分。
综上,我给这部电影打分7.2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