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事是什么?
是喜欢八卦,喜欢深挖。
那咱们今天,就来挖一勺“吃瓜群众”手中那瓣“西瓜”本身的历史。
我一直不敢确认,昨天我们说的黄庭坚这首《食瓜有感》的诗里的瓜到底是不是西瓜。
暑轩无物洗烦蒸,百果凡材得我憎。
藓井筠笼浸苍玉,金盘碧箸荐寒冰。
田中谁问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
此理一杯分付与,我思明哲在东陵。
因为关于“西瓜”的诗词大量的出现是从南宋开始的,比如:
文天祥写过《西瓜吟》——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范成大写过《西瓜园》——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方一夔写过《食西瓜》——
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半岭花衫粘唾碧,一痕丹血搯肤红。
顾逢写过《西瓜》——
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等等,都是南宋诗人。
而在堪称是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近五万首唐诗中,没有一句话提到过西瓜,那说明唐朝人根本没吃过西瓜。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也是这么的,而且他说:西瓜进入中国大概是晚唐五代十国时期。
的确,“西瓜”这个词,最早出自于五代时期一个叫胡峤的人写的一本笔记。他在公元947的时候,被契丹人俘虏长达七年,后来回到中原之后他把自己在契丹期间的地理见闻写成了《陷虏记》,其中有一段:
“行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意思是说到了契丹之后,吃到了一种瓜叫西瓜,是契丹从回纥那里带回来的种子,用牛粪覆盖种的,大如冬瓜,而且很甜。
在北宋欧阳修撰修的《新五代史》里,也有此记载。这算是“西瓜”首次出现在正史里。
而到明朝时,“西瓜”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也被明确记载在两本百科全书里。
一本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里面说:
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
一本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里面说:
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自五代时传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可见,“西瓜”之所以叫西瓜,是因为它的确是从西边来的瓜。
但本着“吃瓜群众”的深挖精神,我又发现有人说:
西瓜并非来自西域,而来自中原本土。
据说,早在上古时期的神农尝百草时,他就尝出了西瓜,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但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现在的西瓜。
支持这一说法的有力证据是,1959年近代考古学家在江浙一带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上,竟然发现了西瓜籽。
但后来,经过一系列实验证明,这些四、五千年前的西瓜籽其实是葫芦籽、冬瓜籽。
而说到江浙,南北朝时期的道士陶弘景在《注瓜蒂言》里说:
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
温州的永嘉地方,有一种瓜叫寒瓜,长七八寸、直径四五寸,长有点像现在的长西瓜。
所以李时珍又说:
陶弘景注瓜蒂言,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
说明寒瓜就是五代以前西瓜的前身。
《诗经》里有一句诗说: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所以,不管西瓜到底是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反正大夏天里吃瓜,是一种很古老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