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裴老师的滇藏线直播中提到了云南老君山的丹霞地貌,那“色若偓丹,灿如明霞”的壮美风貌犹在眼前。突然刚刚看到了星球研究所这篇文章,有些颠覆认知。文章说,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七彩丹霞”是误读!
文章说,那里所谓的丹霞地貌只是红层丘陵。无论是其外形、岩性组成,还是形成原因,皆区别于丹霞地貌,不可混为一谈。
对于什么是红层丘陵,文章也做了解释:一般由岩性软弱的泥岩、粉砂岩组成的岩层,经坡面流水侵蚀而成,少有崩塌产生的丹崖赤壁,如果岩层夹杂低价铁离子及其他杂质,则发育为彩色丘陵。典型的案例就是张掖地质公园。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丹霞地貌呢?
文章中也做了充分的解释说明,还有其地理分布情况。关于这个分布图也许还会颠覆很多人对丹霞地貌的认知,慢慢学习了解吧!
另外,文章中说,“丹霞层”这一富有中国气质的名字是取自曹丕《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我个人认为诗中也只是出现了“丹霞”二字而已。百度里的解释说,曹丕这首诗创作于他任五官中郎将时或以后几年间,也就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前后,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署,为副丞相。天下向慕,宾客如云。当时在曹魏的大本营邺城聚集了一批文士,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曹丕为领袖人物,曹植为重要成员,“建安七子”多数参与。闲常之日,他们饮宴游赏,唱和诗赋。从这里可知诗作的地点是河北临漳一带,至河南南召丹霞山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虽然诗中出现了“丹霞”二字,但并不是指丹霞山。
而能真正称为“丹霞”地貌名字出处的还是明末江西巡抚李永茂的“每至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
李永茂是河南邓州人,距离南召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皆是故土。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李永茂任江西巡抚时因“丁父忧”,到广东仁化避居,看到广东仁化的山貌和故乡南召的相似,“以长老诸峰色如渥丹,灿如明霞,与南召丹霞类,因名丹霞。”因此,李永茂也就成了广东丹霞山的命名者。无论是河南南召的丹霞山,还是广东仁化的丹霞山,可以说都和李永茂有渊源。有资料说,现在南召丹霞山还有“丹霞始祖”的刻字,说这是历史上命名最早的丹霞地貌。
1928年地质矿产学家冯景兰在广东北部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这种特殊的红色岩石便为其赋予了一个极具中国气质的名字“丹霞层”,显然这一名字来源于丹霞山名,而广东丹霞山名又来源于南召丹霞山。
这就是一切皆有源,一切皆有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