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时间5点15分,比预计晚了一刻钟。
听着窗外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内心特别平静。搓热了双手捂了捂眼睛,又捂了捂脸颊,伸了一个舒服的懒腰,起床了。
这周的计划看两本书,重温一本,新书一本。温习的是周国平先生的《人生不较劲》,上一次看是在五年前,那时和现在的境遇有很大的不同。写这本书时周先生已经年过花甲,看过几十载的春夏,总结下来的言语精辟且独到,但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我,却还处在“轻狂”年龄的边际,对里面阐述的观点表示有些不赞同,又或者说因为周先生早已功成名就,而我还在为生计打拼,怎能从容做到“不较劲”这仨字呢?
看过的书不是每一本都留下来以做日后温习,尤其这两年践行断舍离,定期清理物品以后。和书架上的其他书本比较下来,这一本有些陈旧,昨天读了一半,感悟颇深。
短短五年时间,我对其间的观点由“很多不认可”转变为“不能再赞同”,究竟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一.经历了磨难,让我学会了放下。
在上海摸爬滚打十五年,吃过的苦头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起早贪黑的创业生涯,从单身到成家到挺着个大肚子到一手做着事一手抱着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得全是理所应当,辛苦换来的。同学羡慕我有像样的房子车子,而我渴望她们有双休有自己的日子。
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不是每个你想要的到最后都能得到,纵使你已经竭尽全力。慢慢学会了放下,放下成见,因为成长不一样自然三观不同;放下执念,因为生活还有更多简单而美好的存在;放下包袱,因为每个人都很忙,没多少人在意你活得怎么样……
二.坚持输入,让我的心境有了变化。
这五年,是我践行用手帐管理的五年,做事情变得比以前有条理,这五年,每一个月每一周都有相应的阅读计划,早先忙乱的时候,加上阅读的速度没那么快,效率不高,一个月只能看上1~2本,渐渐的,一周能读1本,到现在一周2本雷打不动,3~4本也是常有的事。
作者都是用经历在总结过往,和表达观点,用大量数据阐述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我们读到的大多就是“干货”,新知识不断取代旧知识,新思想不断超越旧思想,渐渐的,心境就发生了变化:工作和生活,其实不用那么急(特殊的工种除外),走马观花、不假思索的忙忙碌碌到最后至多果腹,如果还想进步一个阶梯,还是要关注到精神这一层面来。
三.有效决定,及时止损。
没日没夜的生活让人身心俱疲,无数次辗转反侧之计询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辛苦赚来的血汗钱足够支付你的所有开销,但能让你去想去的地方,过想过的日子吗?”
毅然决然放下经营了十几年的行当搬回老家,到现在五个月的时间,从账面上反馈来的数据并没有比在上海少多少,可是现在可以支配的时间和当初完全没法比较,重要的是还可以陪渐渐老去的父母,疼了我一辈子的外婆,还有很多至亲。
在一线城市打拼,结果不论但是好像说出来会比较好听,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又或者,这个好听能解决飘着的孤独、不方便告人的苦楚吗?当然,飞黄腾达或者和内地有着较大差的收入在他乡打拼还是很有阶段性的意义的,但是于我而言,我更喜欢现在的状态,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状态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过去十几年的打拼上。
成长,是一辈子的课题,把握好手里的时间,不虚度,也不要辜负。
好了,准备叫醒熟睡的娃娃,要上学了。
伸一个大大的懒腰,美好的一天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