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带来的思考是什么
武汉初中生在校被母亲扇耳光后自杀身亡。深圳市龙岗区两名初中生自杀。深圳龙岗区一名高中女学生自杀……
近些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有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跳楼,有孩子因为和父母之间的争吵跳楼,这都是血淋淋的事实。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自杀的5—24岁年龄段人数在15万人以上,并且儿童自杀率高居世界第一,这几个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每次事件发生,围观的家长们表达痛心的同时,从未想过自己是否给自己的孩子带来过压力。
父母与孩子之间到底怎么了?
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实在太快,传统的育儿观念,教育观念,亲子关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孩子什么时候分床睡到该上什么样的学校,从孩子该怎么学到该怎么玩,各种育儿理论和经验充斥坊间,让做父母的无所适从。
成年人的焦虑也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让这一代的中国孩子疲于奔命,常常迷失方向。
关于孩子的教育,有两个问题值得父母深思,只有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才能将我们与孩子的关系理顺。
1、 我们究竟该怎么样看待孩子,孩子因为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就属于我们吗?
2、 我们自己究竟打算怎样度过这仅有一次的自由而珍贵的生命。
《父母的格局》作者黄静洁给出了她的观点。黄静洁最初是一位媒体人,后来成为亲子教育的专家,他是著名作曲家谭盾的夫人,育有两个优秀的儿子,经历了在美国和中国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下的生活。
孩子是属于谁的?
作者认为,为人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他并不属于我们,而是属于他自己,属于世界。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的生命从属于父母,所以打骂责罚,甚至以不孝之名剥夺生命,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时中国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孩子成年了还要帮他们找工作,相亲买房子带孙子。
与这样无限的付出相对应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期许,这种期许也常常令人窒息。学习上要比过别人家的小孩,为父母争气;工作要收入高,出人头地。
孩子们在学校就已经被分成了“学霸”、“学渣”标签;各种育儿专家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回到家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说真的,童年的快乐从哪里来?
但是往往父母都建立了这样的逻辑思维:我为你牺牲了那么多,你就该听我的一切,不都是为了你好吗?
基于这样的逻辑,孩子就要去你为他们选的学校;下课了要去参加你为他们选的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未经他们的允许,你可以检查他们的日记、手机和电脑……孩子们活得不像是个独立的人,父母不允许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只是父母的“附属品”。
父母以爱的名义如影随形,却还坚持认为,是“为了孩子好”。
父母认识不到,孩子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交的等等。
孩子慢慢失去了成长的内在动力和负责任的能力,也剥夺了孩子独立和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关注中喘不过气来,这种内心的压抑与痛苦不仅是一种悲哀,也产生了怨恨和疏离,伤害了亲子关系。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愿跟父母交流,甚至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远离这个家。而有些孩子开始出现抑郁,父母不理解,抑郁是什么。
他们不知道,抑郁带来的后果有多么严重。有些出现抑郁的孩子甚至没法正常上学和正常与人交流,随后辍学或者是有自杀倾向。
父母的格局越大,孩子的将来越优秀
作者在《父母的格局》这本书里谈到了做父母的4种智慧。
智慧1:要虚心的倾听,理解孩子
智慧2:让孩子自己去做适当的选择,护航他们心中的坚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梦想。
智慧3:要给孩子时间,相信他们内在的力量允许犯错,甚至让他们在错误中多呆一会儿。
智慧4:让孩子学会独立的生活与思考,不做始终在头顶盘旋的直升机父母。
在孩子的教育上,太刻意的父母,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并不是说完全不给孩子立规矩放任他,而是父母要有智慧去把握和孩子相处的度,有一些涉及到安全健康、为人处事、基本礼仪和教养的事情,我们要身体力行的为孩子建立标准和底线,树立榜样。
而有些事情,我们则需要更大胆的允许孩子自己去尝试和犯错。这就像得了普通的感冒,不要急于吃抗生素一样,要让孩子自身的抗体产生作用,在试错的过程当中,孩子的思维才能够变得更加的有主动性和责任感.
父母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你硬要灌输给他们的那些道理,而是孩子们从你身上真正看到是什么样的活法,看到你在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看到你经历过挫折和磨难依旧热爱每一天的生活态度。
相反,如果你每天紧张焦虑,把所有的期望都压在孩子身上,自己并不快乐,却把不快乐的原因呢归咎于别人,为自己的不幸怨天尤人,那么孩子也很有可能会传导这种紧张焦虑和不快乐的情绪。
父母的格局完全体现在行动中,活出快乐而充实人生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要理清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当你要求孩子比邻居孩子学习好的时候,孩子是否要求过你挣的钱要比邻居孩子的父母挣得多?当你要求孩子每天运动的时候,你自己是否每天运动了?当你要求孩子看书不准他看手机的时候,你是在看手机还是在看书……
期待所有的父母都能以同理心来理解和支持孩子,尊重孩子,而不是以爱为名,以牺牲为资本,不断的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愿望。
父母的格局越大,孩子的未来才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