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虚假同感偏差回归原点
有的时候,在确定的场合和事件中,由于虚假同理偏差在起作用,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带来一些小小的困扰,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虚假同理偏差就是一种自私狭隘的坏品质。归根结底,它属于人的一种本能。
既然是本能,就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人类自身也无法避免。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认识这种理论,从而正确利用这种定律,使它服务于人,造福于人。
首先,不要先入为主地对他人的观点进行主观臆断。当遇到某些事情需要大家说出观点或想法的时候,尽量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经过深思熟虑,说出最适合自己,也最能代表自己心声的观点。而不要削尖了脑袋去做别人肚子里的蛔虫,猜测他人的想法。试想,如果猜对了,短时间内可能会增加个人的成就感,但其长远结果是,这样的人会因为热衷于追求这种所谓的成就感而变得猜忌他人。而如果猜错了,则会产生心理落差,影响情绪,从而影响到工作学习的效率,得不偿失。更为重要的是,虚假同感偏差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而主观臆断则会使这种本能偏离原先的轨道,将其夸大化。
其次,客观对待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你有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别人没有认同你所有的观点的义务。了解了虚假同感偏差理论,我们就应该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观点,宽容地尊重他人的观点。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是战场上的敌我双方也可以成为好兄弟。在战场相遇,只是因为各为其主,但战场上的成败不影响个人的交情。这样,就有助于人们建立沟通和对话渠道,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深彼此的情谊。
最后,要敢于接受他人的反驳。在自然界,存在着生物多样性的现象;在人类这个大群体中,自然也要有思想多元化的现象。无论在什么场合,当两个人甚至几个人的观点针锋相对的时候,要敢于接受,就事论事,不要认为这是所谓的人身攻击,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其实,有的时候,出现观点上的反驳反倒是一件好事,一个好的策划方案,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一个新颖大胆的科学设想,往往是在参与者争论得面红耳赤之后产生的。正所谓“集思广益”,要想出位,就必须允许百家争鸣的局面,一家之言通常情况下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正视虚假同感偏差,将他人的反驳看作是对问题的切磋。在工作和学习中,人们需要这种“切磋”。
当人们真正理解了虚假同感偏差,并能够学以致用的时候,这个定律中的“偏差”也就回归到原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