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加国一则头条新闻,说如今养小孩是越来越贵,不说高质量高价格的婴儿用品,单单说起早教和托儿所的费用都令人咂舌,光是托儿所的费用每年可能都要几万或十几万人民币。而之前由于接触幼儿教育比较多,幼儿园高达百万人民币项目也是在一线城市慢慢出现了。所以有人会问,这么重视幼儿教育,有没有这个必要呢?
不禁让我想起有一段时间媒体争相报道哪个幼儿园的幼师虐待儿童,又或者哪一个老师性侵学生。视频、画面看得人真的是非常愤怒,键盘侠们也纷纷拿起了自己的“武器”不断地人肉、曝光、怒骂。然而,在所有人唾骂怪责他们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人会忍心对这些孩子下手?!
曾经看过一个犯罪心理学的案例卷宗,有一位成年男子杀害了一个女童,并且奸尸。老师就分析说,但凡那些向弱势群体下手的罪犯,他们常常会有自卑的心理,或者有隐性自卑型人格。他们可能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很平凡,甚至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弱势群体。也有一种可能,日常生活中拥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受过高等教育,可对于某些事会体现出偏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隐性自卑。 两种可能皆追溯一个源头,那就是,童年时期形成的心理阴影或是内心长期受到压抑无处宣泄。卷宗显示的是一个女童,毫无反抗能力,表现出凶手曾经在感情上受过挫折或是父母过早分开对女性的不安全感亦或仇视。
用这么长段的文字来说这个案宗,我想表达的是,那些虐待儿童的幼师们本身就是非常可怜的(倒不是帮他们找托辞,而是想换个角度思考教育问题)。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的幼师聘用制度和资格,包括幼师的培训,好像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比如唱歌、跳舞,再比如,某个师范大学教育专业毕业,考个教育从业证,更甚至于,只要是成年女性看起来比较可爱活泼(某些私人幼儿园/托儿所),就能成为幼儿教师。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大部分是兴趣开发以及初级社会沟通和集体融入,并不需要学术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过早进行学术培养容易让孩子更早体会到“不快乐”导致成年后幸福指数低)。于是,对于有些家长来说,送孩子上幼儿园也是给自己更多自由时间的理由,另外,身边朋友都把孩子送过去上幼儿园,于是也人云亦云。说实话,如果幼儿教育大部分是这样的状态,还不如,找三两好友,带着孩子更多地去亲近自然,最起码,这样的教育是基于爱,而不是以时间换取的等值薪水。
“重小放大”是我想提倡的,就是重视小时候的教育,而等到孩子大时,要勇于及时放手,让他们独立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重视小时候并不是单纯地把孩子交给一学期几十万几百万的早教班、托儿所和幼儿园中,而是亲自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环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更多的是时间和精力陪伴他们与其共同成长。再看看我们如今的教育,有些家长觉得,小孩子嘛,小时候无所谓,又记不住。NONONO!!!(三个感叹号表示我对无知的捉急。) 所有家长们所谓的“记不住”都会汇入小孩子的潜意识,这就为什么有些孩子成年后出现怕黑胆小却又找不到过往刺激经历的原因。每一次讲课的时候,我都会说,爸爸妈妈们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孩子的小时候,除了小生命生存需要,还要打鸡血般跟孩子一起玩儿,一起学一些看起来很无聊的课程。幼儿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交托给老师(一个班有那么多学生,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让老师教孩子教条的守规矩,而是老师和家长互相配合,更大限度地发掘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另外,还想提一点的是,当初我的学校就有给学生配心理老师,并且在压力过大的时候,这位心理老师给学生们有很好地疏通和劝导。之前合作的幼儿教育机构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很有意识,请我们心理老师来给幼师和家长培训,在分享如何跟孩子更好地玩乐的技巧同时,也帮助他们自身疗愈之前心理的小阴影和未疏通的压力。所以,选择幼儿园,除了价格、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是不是更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