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读了跟逻辑谬误相关的书。我去年上过Susan的《逻辑思维》课程,个人觉得学得最好的部分就是逻辑谬误。或许因为我是边听课边记笔记,此外还延伸阅读了一本《神逻辑》,对比看着,加上有案例,确实记忆更加深刻。吴军老师在上周直播中也说:文科生最应该学的就是逻辑学。听完这话,我也是心血来潮,决定看《清晰思考的艺术》。
书中的50多个例子,很多都是逻辑课老师讲的,所以我是看着目录,每个谬误自己先说,然后再看书,进行比对。但是,这样的书,怎么写读书笔记?于是,我又听了“每天听本书”,然后豁然开朗。虽然书中内容熟悉,但是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分类汇总的方法呢?这就是差距!所以,参考“每天听本书”,我重新整理笔记。把每个具体的谬误,分成五大类,进行阐述。
一、缺乏独立思考
包含:光环效应、从众心理、团体迷思、权威偏误
团体迷思的解决方法:敢于在团队中,提出不同意见;如果是领导者,包容不同意见,设置专门的反对者角色。
二、情感偏误
原因:由情绪、情感引起的,非理性的行为
包含:互惠偏误、鸡蛋理论、沉没成本、厌恶损失
解决方法:免费的是最贵的,尽量避免非理性行为,该放弃就放弃
三、统计学和概率相关的错误
包含:零风险偏误(追求零风险而忽视了成本)、忽视基本概率、概率在独立事件和长期统计的不同、稀少性偏误(越少越好)、指数型增长
四、结果导向型偏误(A导致了B,所以下次再遇到A就会想到B)我认为就是经验主义
原因:不能准确认识外部环境
包含:错误的因果关系(如果结果不好,就是没做好,如果结果好,就是自己做的好,但是影响结果的因素太多了,有可能是因为运气)、身材错觉、事后诸葛亮、幸存者偏差
解决方法:别光看成功人的传记,可以去失败者的墓地走走
五、自我认知型偏误
原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包含:过度自信(对风险和困难考虑不足)、自利偏误、基本特征谬误(一个人的能力是微乎其微)
解决方法:跳出自己的思维局限,换位思考,站在不同角度想问题。
补充:《明智行动的艺术》
我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不应该做什么”往往比“应该做什么”更能促使我们清醒的思考、明智的行动。
我的总结:
1、看问题,要分主观(非理性)和客观(理性),正面和反面。
2、跳出思维定势,多角度全面地看问题。所以需要多学几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就是知识源头),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形成思维的多样性,开阔自己的思路,这就是笑来老师说的“万能的钥匙”,转变立场。
3、用事实说话,通过证据进行评判-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