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道道选择题,每天我们都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选择,有时有些选择会让我们充满了矛盾,不断地在纠结。
记得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那时大家都有一个观念就是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于是参加了大学里的各种宣讲会,很遗憾,我爱的企业它不爱我,爱我的企业我又不是非常喜欢。好不容易只剩下两家企业了,当时非常纠结,因为各有利弊,于是询问了大学里几个我比较信任的老师,最后也没有答案,因为这样的决定别人能够给你的只是意见,而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抉择。到了迫不得已的那一天就狠心就选择了一家本地企业。但当我把三方协议都签完之后,我后悔了。一想到自己未来的大部分时光都只能干同一件事情我心里很烦躁。当时有种冲动想直接回到公司把三方拿走,那段时光过得很郁闷,因为纠结一直缠绕在你身边。不过最后我还是没有那么霸气拿回来,现在想想也应该感谢当初自己不够冲动。
相信有很多人对这种纠结似曾相识,为什么我们不像教科书里教我们的一样进行SWOT之类的分析后,做出理性的选择?为什么我们做出了选择之后又后悔了我们的选择,特别是在我们还有机会更改的时候?
这有性格里的因素,也有性格之外的因素。
先聊性格之外的事情。当我们想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在我们心里有一个距离,我们成为心里距离。就如同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当我还没做选择时,两份工作的心里距离差不多,两份工作都还行,但当我做出了选择之后,那份工作离我的心里距离就近了。我就想到了我从事那份工作之后会有哪些不适应和挫折。于是我就退缩了,就像当你暗恋一个女孩子的时候,你会想得两个人在一起会有多么幸福。但一旦两个人真正在一起了,甚至快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或许有人就会开始纠结了,因为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你可能会想生了在一起生活之后两个人会产生哪些矛盾会有哪些不适应了。于是有人会退缩了,也就产生了恐惧甚至退婚。这就是心理距离产生了变化也让我们思考模式产生了变化。当我们做了一个决定之后,我们就离那个决定近了,此时考虑的细节也就多了,也就纠结了。
性格上的因素,比如有些人因为追求完美,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而迟迟不敢做决定。而对于有些人是因为曾经的很多决定让他受伤了,于是他慢慢地就形成了能不做决定就不做决定,能推迟就推迟,也就这样错过了很多机会。
那我们如何避免在选择中纠结呢?以下有几个经验和大家分享:
第一:选择没有对错只有得失。大二暑假,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去杭州参加名师大舞台。后来去了,但还是有些纠结。我那时想自己这个决定做错了,如果我不大老远跑去杭州的话那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而且也可以有更多的资金。后来张斌老师刚好分享了这句话:选择没有对错只有得失。也就因为那一句话,让我在后来的学习里放下了纠结,从而学习效果也提升了。选择没有对错只有得失,或许当你再次纠结时,想想这句话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第二:做满意的选择而不是完美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做选择都希望能够很完美,但细想如果有个完美的选择那我们也就不用做选择了。于是我们做SWOT类似的分析。有时更奇葩的是,竟然两个选择的优缺点都是50%。这下彻底纠结了,当反过来想,其实各半更好,那样的话无论我们做什么选择都很好了。在此刻你可以聆听内心的声音。放下完美,放下你的批判,满意的思维让你带着欣赏区看待自己的选择,而追求完美的思维却让你带着批判去找漏洞。
最后一点是:把自己抽离出来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进行各因素的排序。有时我们在帮别人做选择时挺容易的,同样的事情放在自己身上就又开始纠结了。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在选择工作时,我们可能会考虑工作地点,薪酬,晋升机会,学习机会等,甚至我们会想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该如何去度过。可到最后我们或许会发现所有的选择都存在自己不能接受的。当时如果我们把自己抽离出来,把各个考虑因素根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进行一个排序,那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货了。
或许此刻你正在纠结帝选择着,有时你很讨厌在选择时纠结的自己,但纠结或许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当我们在面临选择的纠结时,尽量去反观自己的内心,并用心地安抚它,相信慢慢地你会不再那么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