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总览蜀汉军政大权,先后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就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六出祁山”。以致蜀汉国力逐渐枯竭,最后一败涂地。
其实北伐之前,诸葛亮明知打不赢,但为何还坚持要打?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对三国国力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简单来说,蜀国和魏国的国力大约是一比九的关系。国力差距如此悬殊,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其实他北伐实属无奈之举,北伐之战打的不是军事战争,而是打政治战。
下面从外交和内政两个方面具体分析:
外交困境
刘备死前刚跟孙吴打了一场夷陵之战,最终大败而归,孙刘联盟破裂。
而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于公元221年“强行”称帝,为什么说强行呢,因为当时汉献帝还没死,刘备称帝是不符合“正统”的。毕竟刘备征战多年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所以,强行称帝使得刘备集团沦为一个地方性政权。
而名义上汉献帝“禅让”,曹魏接过帝位之后,占据了一定程度的“正统”。当时很多汉朝遗老还跑到曹魏的朝廷里当官,频繁给蜀汉地区发来“劝降信”。
尤其刘备死后,蜀国与汉朝“正统”更不沾边了,诸葛亮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情况,不得不硬着头皮发动北伐战争。借助讨伐“汉贼”曹魏,来树立蜀汉的正统性。
内政混乱
刘备一生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算是一个连续创业者,20多年间,不断有不同利益和背景的人加入,导致整个团队层级关系非常复杂。
刘备从河北起兵,跟着他的有关羽、张飞、赵云;
然后在徐州的时候,又有糜竺糜芳兄弟加入,就是他的大小舅子;
到了荆州,又有诸葛亮、黄忠、魏延等人加入;
后来占据益州之后,有了法正、李严这些刘璋旧部加入,但他们在益州也算外来户;
所以还有一大批益州本地的士族。
河北集团、徐州集团、荆州集团、刘璋集团、土著集团,这五大集团,还有不属于任何集团的马超。刘备在世的时候还能压制住他们,一起为汉室复兴齐心协力,但刘备一死,各怀鬼胎的各政治集团就变成了一盘散沙。
诸葛亮接手了有着如此复杂的内部政治结构的蜀汉集团,当然需要一个理由将他们聚集起来干大事。
外交方面:诸葛亮一方面派出使者与孙吴签订了盟约;另一方面先发了一封公开信,辱骂“汉贼”曹魏,重申蜀汉“复兴汉室”的使命。
对外的事情暂时解决之后,诸葛亮立马起兵到南方平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七擒孟获”。
但对曹魏只是喊喊口号根本无关痛痒,必须采取军事行动,才能拖延蜀汉分崩离析的态势。
所以平定南方叛军之后,便连续发动了5次北伐战争。
连年征战致使蜀汉国力日渐衰退,几近空虚。尤其诸葛亮死后,接班的蒋琬和费祎马上停止北伐,导致蜀汉进一步衰落,最后一败涂地!
你如何看待诸葛亮北伐
评论区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