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余华的书,最爱这本《活着》,多年之前我就看过这本书。那个时候还小,只是单纯觉得这样的活法,简直比死还难受,主人公福贵该是前世造了多少孽,才能遇上这样的命途多舛。这样的人生大概只是个例,并非普遍。而多年之后再去看,想法却被颠覆——觉得活着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甚至比死亡更难的事儿,这绝非个例,而是通例,只是每个人陷于其中怎么去解救自己的问题。
福贵的一生无疑是悲惨的,赌输所有家产,亲人相继离世,一辈子穷凶极恶,老来孤身一人。在很多人眼中,这种生活离自己很远,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你总能从书中找到一星半点和自己人生的联系。
比如人生的际遇,从高到低的滑落;比如贫穷的折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比如丧失亲人的痛苦,沉痛而无可奈何;比如独行的落寞,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只是我们承受了福贵众多痛苦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他承担了所有罢了。当这些问题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
我们的出生是父母单方面的意见造就的,我们并没得选,如果能选我想很多人都并没多想来这个世界。因为活着需要付出很多代价,我们要做很多我们不情愿做的事儿,接触很多我们不情愿接触的人,承受很多我们不想承担的痛苦和责任——这本身就要花费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而就算我们费尽心思,排除万难,找到了人生挚爱,赚到了足够本金开始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死亡仍然会在不经意出现让我们所有的付出灰飞烟灭。之前的生活有多美好,失去的时候就有多落寞,这样想来,谁的一生大抵都差不多如此。
只是失败者一生的时间都输给了谋生,成功者提前完成原始积累,过上了几十年自己能够把控的生活罢了。不管前者后者,过程虽有不同,结局大抵相似。
成功也罢,不成功也罢,只是在乎别人眼中的羡慕才显得不同,于己,大致都差不多。
所以才明白了有关为什么活着的合理解释——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福贵是悲惨的,但是同样也是幸福的。有钱的时候骄奢淫逸,目中无人,对自己的亲人爱人漠不关心,陷入名利场和花柳地不能自拔。等到没钱时,气死了父亲,岳父也将妻子孩子接走,自己开始体验生活的艰辛,福贵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也懂得了什么是最重要的。到后面家珍带着有庆回到他身边,甘愿同他受苦,并且受了一辈子苦,这种强烈的幸福有时是连金钱也买不来的——你伤害她不惜余力,她守候你不离不弃,再痛苦的人生也有辉煌难得一见的闪耀。
虽然结局很落寞,亲人全部逝去,福贵依然穷困,无人陪伴,甚至想到在枕头下面放10元钱,以便死后可以让别人埋他。我想这个时候福贵是看淡了生死的,生且如此,死又何惧。
但是他并没有选择自己死亡,能活着就活着,活不了的时候再赴死,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人生智慧。但是在历经人生多次打击和苦难之后,仍然能这么想的人很少。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最为强大的力量,不管你的人生是穷是富,是成功是失败,你都免不了要经历这些。所以鉴定一个人是否成功,就看你能否在经历的了世间的种种喜怒哀乐,大起大落之后,依然能保持乐观向上,开心快乐的生活。
在很大程度上,《活着》不单单是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他在探讨人对苦难的承受力时,也给了现代人很多警示。相比福贵那个年代,现代人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欲望,压力和诱惑,很多人为了争这些过眼云烟,丧失了更为重要的东西——宝贵的时间,乐观向上的心态,单纯高尚的人格和弥足珍贵的情感。
其实活着本身就足够幸运,幸福和快乐了,那些旁的所得,是一种馈赠,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实在不是应该关心的重点。我们所能拥有的,大概只是活着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