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妮宝贝与庆山
说来真有点羞愧,第一本完完全全看懂的书,是在17岁时看的,安妮宝贝的《莲花》。
更早时看的《汤姆叔叔小屋》、《福尔摩斯》、《皮诺曹》、《愤怒的葡萄》等等,以童趣的心理,很难理解和解读。《莲花》是一个旧友送的生日礼物,反复看过两三遍。这种书就像精神鸦片,制造了一场又一场城市巷陌里布满风花雪月而又自诩遗世独立的幻境。不谙世事的年纪,对于这种悲剧性的塑造,有一种缺乏自律的入迷,收不住。《清醒纪》、《二三事》、《彼岸花》、《蔷薇岛屿》、《素年锦时》、《春宴》,一一看过,不再翻阅第二遍,放入书架最角落。她的书,再读性并不强,就像嚼口香糖一样,嚼过就忘,也不适合一直嚼。
后改名庆山。开通微博和公众号,变成读者的“知心姐姐”,解答读者困惑。《眠空》、《得未曾有》都是改名后的作品。近期的《夏摩山谷》,又引起一阵风波。改名后的作品,收起了偏激任性和执迷于悲伤的风格,转至对佛、禅、隐士和生死哲学的探索,而她的文字思想,仍是表达对现实的逃离和生死的无奈与悲凉。读她的文字,就像陷身于毫无来由的一次水灾里,只能随着无方向的漩涡打转,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借助上岸。她的核心风格是“飘”,无论是表现早期的悲伤,还是现在的悲凉、逃离,这种“飘“的属性,与鸦片一模一样。
安妮宝贝是一个内向型作者,她对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或者说,她不太关心外界,只关心外界在她心里的一个投影。这个投影,可能是与现实偏差很大的,是个人的感受。
对我来说,她算是一个青春期的老朋友。启蒙了对文字的热爱。青春总归会走向成熟。看过《夏摩山谷》的一些只言片语,会心一笑,“老朋友,你还是这样。“有的读者,会跟着作家一直走;有的读者,会走得快一点,与她分开。对生死哲学的探讨,以及处理态度,不再苟同。
《莲花》应是她文学成就最大的作品了,世俗与佛土秘境的描述,与世隔绝和生死意义的探讨,女孩的叛逆与成熟,男孩的身不由己与生命解脱,在这本书里的深刻程度,已经是她的顶峰。她的题材总绕不开这些问题,也并没有更好的答案。
最好的东西,如果一直存在,就不叫最好了。高山鸢尾,在记忆中才更显高冷。
2、 张爱玲与萧红
民国时期两位伟大的作家。这里不谈她们的作品,没看完,萧红的《呼兰河传》列入了今年的书单,也还没看,不能乱评价。讲述她们的感情世界。
张爱玲对胡兰成,应是心甘情愿的飞蛾扑火,即使对方的政治身份不被世人看好。甚至后来胡朝秦暮楚,她也倾自己所有雪中送炭。低到尘埃里,想开出一朵花,不过一厢情愿,孤独终老。从小缺乏父爱,需要被人用温暖包围。胡对她好过一时,她予之一世牺牲。这样的牺牲,远没有她的作品伟大。如果她像林徽因与冰心那样理性,就写不出伟大的作品了么?一个问号。这样的“专一”,以反面衬托她作品的难得。
比起张爱玲,萧红更洒脱、任性和率性了。同样对人生有着异常深刻的看透,萧红把自己的生活演绎成了跟作品一样传奇的传奇,一个世俗意义上悲剧的传奇。违背旧式家长许下的婚约,背井离乡,与表哥私奔,被表哥抛弃,转而又被前未婚夫救济继而相恋,被前未婚夫抛弃,后诞下一子,送进了孤儿院。然后与萧军相恋,分手,生子,子夭折,同时嫁与他人,病痛折磨至死。作品都是在坎坷的经历中完成的。为了反抗而反抗,天生的反抗,她很能折腾。
天才的感情世界,没法多评价,因为评价的人不是天才。
有的作家,作品比他们的经历更耐读,不能放错了注意力。
3、 快城慢城
时间是什么?我们知道时间有快慢,有刻度。那是人类为了标记事物的变化与运动过程,而创造的一个概念。时间可以理解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过程,比如我们日渐下降的体力与脑力;可以理解为变化的过程,比如我们的心智。时间是我们看不见的,但见证了万物的运动。同理,记忆是我们看不见的,它作为大脑的一种功能,见证了有限万物的有限运动。时间与记忆,虽不能判定有什么具体关系,有类同的属性是一定的了。
然而人类并没有真正理解时间。人类自恋,以自我为中心,总陷入一种拥有无限时间的错觉里,以为可以永远活下去。基于这种乐观,把自己的时间填塞得满满当当,先追求这个,再追求那个,永无止境地被欲望驱使着走。
走得越快的城市,越能看到未来人类生活的景象。这些城市里的人,早抛弃了灵魂,只有深夜时,会摸黑找一找,怀疑丢了什么。天一亮,继续将该寻找的抛诸脑后,带着最重的欲望,负重前行。物质的外在形式一轮又一轮的换,游戏的玩法一轮又一轮的换,得保持新意,才能迷惑住喜新厌旧的人类。千万要引起群体效应,人在群体里,有了归属,就不会产生怀疑。给他们加冕更崇高的信念,瞬间变得伟岸。
其实,人类并没有喜新厌旧,他们至始至终,都热爱着欲望本身。为了这个东西,他们不停地追赶,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饿虎相争,已然分不清,自己是人,还是兽。
慢城里,掐架的时候少一点。还不到黑暗森林法则生效和零和博弈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仍是情为先的。如果不及时刹车,快城就是他们的未来。
人总想征服点什么,征服不了大自然,就征服城市,征服欲望。到头来,谁征服了谁呢?
4、 成人与小孩
心里住着小孩的人,会保持着那份天真的灵气。
小孩刚生下来,便是人;成年人,未必还是那个人。
小孩的简单在于,他的想法全在脸上,他还没有习得某些表情与心理。比如,憎恨,凶恶,警惕,他的白眼都是可爱的,他的警惕充满了弱小的战栗。成年人就不同了。小孩是阳光、祥瑞和明亮的晴天;成年人,是有风雨雷电的。
小孩,是仅次于上帝的人。若上帝真的存在,想必初生婴儿最像他。
5、 看见与看不见
这个世界里,我们能看到的,“冰山一角”形容都不够的。
这个世界是反相的。真实隐藏在华丽和喧闹的表象之下。
消费文化,房,车,衣服,化妆品,包包,电子产品,甚至那些短暂的外出旅行,出其不意、吸引眼球的信息,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渐渐遗忘真实的东西。
电视剧的粗滥程度,潮流文化的浮夸程度,与我们内心的沉重程度成正比。日常面对的生活够让人筋疲力尽了,谁还有余力去应付一个虚构的世界,一种假设的信念呢?娱乐是用来取悦人的,不是发人深省的。我们眼见的世界,是平面镜里投射的虚像,真像反而隐藏于车里的沉思,睡前的失眠情绪里了。
6、 十年成长纪
文字真是个好东西。在语法规则符合人类的心理认知秩序情况下,大脑总能把熟悉的字词排列组合成远离熟悉的种种意象。
我所见的,都已见不到,但它在思维里适时跳跃。
木心说,“艺术家有一种灵智的反刍功能”,“我们童年少年的见闻,当时不理解;正好在不理解,囫囵接受了,记住了”,“他凭记忆再度感受从前的印象”。
木心指的是人的记忆功能,或者神经元和突触的作用方式。人的记忆,说到底是心的记忆。心在哪里,人就在哪里。这记忆随同时空和宇宙翻转。
我们从小至大的种种困惑,原因都在于书读少了。离三十还差两年。三十而立,我是立不起来了。
希望接下来的时间,山泉润心,清净自在,少烦无惑,每日平常。
最后,祝情人节快乐!虽然已经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