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编译自“Christian Guides To The Classics –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by Leland Ryken
第十二章 牧师夜行脚手架
情节回顾
在霍桑的精心安排下,小说的前、中、后三个部分均以脚手架的场景开场。到了这一章,我们进入了故事的中段。在前一章的结尾处,霍桑留下了些许悬念,我们知道Dimmesdale忽然动了一个念头,他“悄悄地下了楼,打开门,走了出去”。
Dimmesdale的想法是公开承认自己通奸的罪行,还有出于怯懦的遮掩,于是,他趁夜深人静爬上了脚手架。因为“不可能被发现”,所以Dimmesdale这个守夜的行动(按照霍桑的说法)根本释放不了他心中的愧疚。但无论如何,这个场景是霍桑描绘得最生动的场景之一。刚参加完镇长丧礼的Wilson牧师路过脚手架,Dimmesdale幻想自己和他打了个招呼。他接下来又幻想,自己瘫倒在脚手架上,直到次日清晨被镇上的人发现。
在这个情节紧张的场景里,Hester和Pearl突然出现了,并和Dimmesdale交谈。事实上,她们爬到了脚手架上,Dimmesdale还拉住了Pearl的手,经历了“电光火石一般喷薄而出的生命活力”。接下来,天空出现一道闪电(浪漫文学中超自然的元素),饱受愧疚折磨的Dimmesdale把这个天象解读为指责通奸的红字A(尽管镇上的人把它解读为代表天使的字母A,也就是说有个天使伴随死后的镇长升天去天堂)。
最后,Chillingworth路过脚手架,把精神恍惚的Dimmesdale带回了家。当Dimmesdale追问Chillingworth的身份时,Hester依然保持沉默,这让Dimmesdale继续深陷被Chillingworth操纵的境地。第二天,Dimmesdale的讲道异常有力,当他走下讲坛的时候,教堂司事把他遗落在脚手架上的手套交还给了他。
赏析评论
《红字》是关于犯罪与受罚的故事,按照文学传统,这样的故事通常会涉及罪犯想要回到犯罪现场的冲动。在霍桑笔下,Dimmesdale希望回到的并非通奸之罪的现场,而是象征着他对罪保持沉默和掩盖罪行的脚手架上,他无法释怀的,是自己没有勇气和Hester一起站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就是珠儿的父亲。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在现实生活里,犯人出于愧疚心理回到犯罪现场的情况也不时出现。
霍桑在这一章成功营造了悬疑氛围。从Dimmesdale爬上脚手架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他会被发现吗?秘密会泄露吗?我们在追踪悬念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除非Dimmesdale公开承认自己通奸的罪行和伪善的本性,否则他永远不会得到释放。随着故事的发展,Dimmesdale的状况越来越糟糕,他代表了那种心头总是萦绕着乌云的人。或许这一章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暗示了故事的高潮。虽然我们不知道结局,却隐约能预感到,三人手牵手站在脚手架上的场景正是结尾高潮部分的预演。Dimmesdale拉着珠儿的手并且感受到“新生命”,这恰恰预表了他最终认罪悔改时将要经历的转变。当珠儿稚气地问他三人明天中午可不可以再次并肩而立的时候,Dimmesdale回答说他们终有一天会站在一起,但不是明天。但是珠儿不依不挠地问他究竟是哪一天,Dimmesdale回答说是那审判的日子。这句话充满讽刺意味,因为他口中审判的日子其实就在不远的将来,也就是他生命的终点,而非人类历史的尽头。
从创作角度来讲,这一章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呈现了Dimmesdale生命中一个标志性事件(故事现在已经转而以他为主角)。从整体来讲,《红字》围绕着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展开。这个问题就是Dimmesdale无法纾解的愧疚以及随之而来的生命的毁灭。本章把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过滤掉。我们逐渐意识到,Dimmesdale只有公开认罪这一条路可走。
阅读要点
论到生动的描写,本章实在难以超越。霍桑丰富的想象力在他笔下奔涌。
本章流露出一股挫败感,因为Dimmesdale本来希望自己半夜爬上脚手架的举动能够消除内心的愧疚,然而到头却发现根本于事无补。文中提到,他的行为“不可能被发现”,因此他所谓的忏悔实际上是“对忏悔的嘲讽”。解读这一章的其中一个思路,是思考为什么他的忏悔行动不可能给他带来释放。
霍桑在这一章也多次运用象征的手法。Hibbins和Chillingworth分别代表了巫术和魔鬼。此外还有牧师把手放在心口,Hester胸前的红字A,以及天空划过的流星。
现代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在这个故事里,Dimmesdale的忏悔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在罪人和上帝之间私下的。Dimmesdale的通奸、掩盖和伪善按照本质和影响来讲都超过个人范畴,因此他的忏悔也要在公众面前进行。
“这个故事带有侦探小说的节奏,并且节奏越来越紧凑,冲突越来越激烈。Hester在故事开始时就和Chillingworth相认,Chillingworth到故事中段认出了Dimmesdale正是通奸的男主角,而到故事后段的中间,Dimmesdale也终于发现了Chillingworth报复的本意”。——Harry Levin, “Introduction,” The Scarlet Letter
思考和讨论问题
从《创世纪》第四章该隐的故事,到电视上最新播出的侦探剧,在创作的领域里,罪人试图掩盖罪行又几次三番重回犯罪现场(或者换个形式,在侦探面前喋喋不休)的情节安排比比皆是。你能想到哪些例子?本章的情节安排是如何产生悬念迭起的效果的?找出作者在本章埋下的伏笔,还有运用讽刺和象征的地方。
回应:从Dimmesdale登上脚手架那一刻起,霍桑就不曾给读者紧绷的神经喘息之机。读者在前一章已经对Dimmesdale饱受愧疚折磨的苦境有所了解,这一章更是跟随他迎接四面八方对灵魂的敲打。Dimmesdale明显想在这个跌倒之地和上帝来一场单独的对话,但魔鬼不想让他有片刻安宁,而是不断让熟人从周围经过,甚至刻意安排Hester和珠儿还有Chillingworth出场,不断碾压他已经脆弱不堪的灵魂,使他惊恐万分,想要私下忏悔以化解内心痛苦的尝试只能无果而终。把这些人物串联在一起的,是镇上一位官员的死亡,预示着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较量,绝非私下忏悔能轻易了结。Hester带着珠儿和Dimmesdale三个人一起立在黑暗中,珠儿不断盘问Dimmesdale,似乎要把他逼上绝境,但珠儿只是遥遥指向终点的一幕,接下来突然出场的Chillingworth却代表着迫在眉睫的争战。读者已经不知不觉放下了简单的情感倾向,步入了一片黑压压的树林,难以辨清方向。故事里几条线交织在一起,似乎都有道理,都是有生命力的嫩枝,都能绽放出花朵,但究竟是罂粟还是玫瑰,现在还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