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跟朋友聊天,谈起自己和孩子曾经参加过大小无数的21天养成好习惯的社群和训练营。 有的是由于毅力搁浅了,有的是没有掌握方法而养成了坏习惯。其实也就是利用碎片时间打卡,不需要有什么仪式,也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可就是完不成。
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高效率人士之所以效率高,并是不因为他们多长了一双眼或者一个脑袋,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利用时间。
与其冒着完不成的风险花21天养成各种习惯,倒不如先花21天时间给自己和孩子培养一个能够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这时你回头再看那些训练营,会发现执行起来没之前那么困难了。
虽然之前翻阅了很多成人类高效管理的书籍,但是针对儿童时间管理方面却鲜有理论和实际案例都能借鉴学习的,大多是实用在职场或者生活领域,如何能够把这些时间管理理论系统有效地也使孩子受益呢?
《优秀儿童时间管理手册》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家长们每天都在无奈体会地孩子写作业磨蹭、做事情没效率、自理能力差、对反复强调的事情充耳不闻、孩子没有时间玩、老师安排的阅读等弹性作业无法保质保量完成等烦心事。 这本书提出:学会自我管理时间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作者讲方法论细化到生活、学习的各种场景,有效帮助家长自学和指导孩子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
《优秀儿童时间管理手册》的作者是鲁鹏程,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专题主讲专家。 他也是我们所熟知的畅销书《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的作者。 他所倡导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先让孩子"百善孝为先",只有孩子懂得了孝,家庭才能和谐。 他的教育理念是:德行才是一个人的根本,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孩子德行的培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对男孩不吼不叫,对女孩不宠不娇,从而培养出有孝心、有礼貌、有能力、有担当的一代新人;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需要的"道",现代教育理念则是"术",两者要结合起来。
下面,我将用浓缩的方式来介绍《优秀儿童时间管理手册》是如何让孩子有效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的。
一、孩子不会管理时间的表现
行为心理学中有个21天效应: 凡事坚持21天, 就能养成1个习惯。 根据我国成功学专家易发久研究,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7天左右. 此阶段表现为“刻意, 不自然”, 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第二阶段: 7-21天左右。 此阶段表现为"刻意, 自然", 但还需要意识控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督促孩子做一件事,说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孩子没有执行,然后再继续督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果本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却无意中响应了21天效应,家长“帮助”孩子养成了反复催促仍然无动于衷的惰性。 还有家长发现孩子的独立自主性不强,买个东西问孩子想选哪个,孩子说“都行”;做个作业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却耍赖让家长帮助把错了作业擦掉自己才愿意更正;对于老师布置的视频打卡作业都能认真完成,但是出了手机的摄像头框框,却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做事拖拉不认真、对于自己的学习和日常活动安排没有规划;小长假把作业丢到一边,疯玩两天半后,在开学的前一天下午或者晚上再慌乱地赶着完成作业。
二、孩子不会管理时间的原因
鲁鹏程认为孩子之所以不会管理时间,是因为时间看不见又摸不着,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而家长有不能够用一两句话让还处在小学阶段理解能力不强的孩子们理解时间的含义,又或者家长本身也是不善于管理时间,做事情没有条理的人。 除此之外,家长对孩子事事包办、事事监督孩子、事事催促孩子、事事苛求孩子做得完美、不给孩子自主安排时间、自主选择要做的事情的机会、不给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机会等等,都会变向地“帮助”孩子养成不会管理时间的坏习惯。
三、学会管理时间的重要性
在很多家长被“熊孩子”气得要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吃降压药的时候,问及为什么要管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家长们异口同声“这是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的必备技能”。 事实上这只是表象,我们无法陪伴孩子度过漫长的一生,如果必须要留给孩子一技傍身的话,那么只能选择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因为会管理时间的孩子就会管理自己,时间管理好了,孩子的生活也会随着变得充实,拥有良好的时间处理能力的孩子将来走入社会能够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肯定。
四、如何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在这里需要纠正一个概念:父母不应该是孩子时间的管理者,孩子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时间不是最终目的,学会管理自己才是家长和孩子的终极目标。
1、 先保证时间不会从指缝溜走这里谈到了“效率”。对于孩子而言,效率是什么呢?是坐在书桌前面尽快完成作业,不去“磨洋工”;是家长不为孩子在做任务的时候大包大揽;是培养孩子的限定时间感;是借助立规矩培养孩子自律;是让孩子有意识地参与到自己动手整理房间、书包、衣物的日常生活中去;是坚守原则,对于孩子的讨价还价、出言反悔敢于果断说不,而不采用任何交换条件的方式妥协。
2、 营造氛围,帮助建立时间观念
(1)记录时间。让孩子先做自己的喜欢的事情并记录所耗费的时间,再让他做不喜欢的事情并记录所耗费是时间,使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进行对比,引导孩子感受时间的不可变性,在自己重视的事情上专心致志,在不感兴趣的事情上不要过多耗费时间。
(2)建立“时间清单”。通过清单记录每项时间开销。理财管理中有一项简单有效的办法叫做“记账”,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如何节约时间、高效完成学习生活中去。 通过引导孩子回忆前段时间做过什么,用时多久,引导他聊聊其他的行为用时,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对于时间的感觉和自己对所做过的事情用时是否安排合理。不但能够提升孩子的办事效率,更能使他明了自己都做过些什么事情,并从中选择有意义的需要坚持,无意义的打住不再继续。
(3)将行动和时间挂钩。孩子的世界里时间和行动是分层的,他们的直观感受在行动需求,而忽视了时间,因为时间是看不见的。 家长可以适当地提醒孩子,比如“该吃饭了,快过来洗手。”可以改为“再过2分钟就要6点了,快来做吃饭前的准备了。”说不定孩子就会结束手头的工作,快速赶来做饭前准备,自发地洗手、拿碗筷、摆饭桌,而不是局限于洗手而已。 家长还可以在家里各处多摆几个时钟,保证房间各处都有明确的时间提醒,也可以多鼓励孩子回答“现在几点了?”让孩子更明确地意识到时间和自己的行为是密切相关的 。
(4)列出事项清单。经过前几项的训练,孩子可能已经对时间和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一天的时间很有限,分不清楚轻重缓急的话很多事情就不得不搁浅了。 可以鼓励孩子思考自己一天的大致生活模式,再跟孩子分享大人一天的生活模式,用对话的形式引导孩子进行对比,提示孩子急事急做,要事必做。 给孩子时间和自由,让他们自主调整自己的生活模式,试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对比、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孩子养成思考做事步骤的习惯、控制时间的节奏、有效利用零碎时和合理运用挤出来的时间。
3、精打细算,制定计划
(1)把一天的时间中的有效时间利用好,才能证明孩子的时间用得有价值。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达到练习效果,制定计划可以从制定短期计划开始。在短时间内规划好一天各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对写作业提出的要求,集中注意力执行并完成一项短期计划,更有助于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为其将来制定并完成长期计划大有裨益。 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包办,只要做到引导孩子细心安排计划、和孩子一起检查计划的合理性、督促孩子实行计划即可。
(2)在寒暑假到来之际,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着制订中长期计划,通过制定假期计划并完成计划实施。 相信孩子在充实精彩地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的同时,也会充满信心地继续做接下来的计划,久而久之做计划的习惯就能自觉养成了。 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形成做事要考虑周全的意识。让孩子列出必须做的和想做的事情,和孩子一起估计各项事情大概需要的时间,制定出计划放在明显的位置作为提醒,并督促孩子完成计划即可。
五、注意事项
1、有这样一个场景,想必家长都经历过:在儿童乐园,有的娱乐项目标明了参加项目的孩子的年龄和身高,达不到要求的孩子总会遗憾地说:“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时间过得好慢啊!” 同样经历过“恨长”阶段的家长们除了安慰他们“再过段时间就可以了”之外,无法用形象地语言或者经历告诉孩子,时间其实都是一样的,对谁都没有多一分或者少一分,即使再三告诉他们时光飞逝、抓紧时间之类的话,孩子们都是不能理解的。 科学家对此作出的解释是人类大脑中主管记忆的“海马体”在决定人们对于时间的主管感受。孩子未体验到的事情很多,他们的新鲜感使“海马体”工作的次数非常频繁,导致他们误认为时间很长。而大人随着年龄增长,接受新鲜事物的几率要比儿童小很多,“海马体”工作次数不再频繁,反而会觉得时间越过越快。 为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通过日记、绘画的方式记住“现在”;允许孩子随着自己的时间成长,不要急切地盼望他们变成一个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的小孩;对于孩子现阶段的感受不要直接纠正他,可以通过聊天告诉他们关于时间的真正意义,让他们自己体会。
2、花园里的小树弯曲了,园丁会用绳子和笔直的棍子帮助小树纠正弯曲部分,防止其弯曲程度加深。对于制定好计划需要执行的孩子们而言,家长就是他们的园丁。 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孩子的天性自然决定他们不想变成被条框制约束缚的个体,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意识到执行计划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要让孩子看到自己在执行计划中的收获,同时要多鼓励、少唠叨、少抱怨,不要带给孩子负面情绪。
3、咨询公司、医院等服务性质的单位都会在推出一项计划后展开客户(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反馈及时调整实施策略。 作为要咨询家长一生的特殊客户“孩子”而言,在孩子执行了一段短期或者中长期计划之后,也要帮助孩子回顾计划,多问孩子一句“有问题吗?” 长期计划请在计划开始后一周内询问孩子,短期计划请在计划开始执行后的中段位置询问孩子。提示孩子尽早发现计划中哪里安排不够好,哪里可以做更改。 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遵守“三个原则”:一是认可孩子之前的努力,让孩子自主回顾;二是教孩子采取合适的回顾顺序,以免出现记忆混乱;三是提醒孩子回顾哪些内容,帮助孩子过滤跟计划无关的事情,以免混淆记忆。
4、出现孩子没有执行计划或者执行到一半没有办法继续下去的情况,首先不要斥责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在有限的时间内哪些可以继续完成,提醒孩子重新制作一份适合现在情况的计划。 如果孩子不想制作或执行,家长可以让他尝试对比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制作计划和不做计划的完成情况,让他亲自体会差异,主动寻求计划的帮助,这种方法要比苦口婆心好言相劝来得有效果。
5、注意观察孩子执行计划的效果,如果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可以试着让孩子进阶,挑战筹划一项较大的“工程”。比如组织小伙伴完成一个活动或者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 实施计划是一个化整为零的过程,如果孩子能够出色完成自己制定的每一个计划,说明他已经具备了统筹能力,综合运用统筹能力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是一种必备的个人能力,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这种能力。 首次接触大任务,需要家长的鼓励,必要时可以帮助孩子拆分项目,让孩子制作计划并实施。在执行中可以指导孩子同一个任务可以拆,不同的任务合,一天不必非要完成某一项计划,可以组合完成,一天之中也可以将多个计划同时推进完成进度。
6、一周内,成人工作5天或者6天可以获得2天或者1天的休息时间。孩子是个充满创造力的鲜活的个体,偶尔不想执行计划,想玩、想闹、想任性,家长应该宽容地理解,甚至陪他们一起疯玩一场又如何? 在休息休闲的时间里既能享受快乐,又能缓解身心的疲惫,调整生活节奏后,对高效完成计划更有帮助。不要批评孩子“浪费时间”,家长的计较、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传染给孩子,把掌控时间、对时间进行定义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做时间的主人。
7、你是喜欢听别人的夸奖还是喜欢被人批评呢?答案肯定是前者。孩子也是一样的。 所以从今天开始,请做一个给孩子正向激励的家长。正向的激励是可以鼓舞人心的,会让孩子觉得充满干劲,能使孩子产生自信心和责任感,调动起孩子的干劲。 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方面,要通过正向的鼓励使孩子主动去争取时间,尊重你的孩子,做孩子的朋友,给孩子正能量,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原来是如此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