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祝由释意
(1)“祝由”二字,最早见于《素问》,“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收载“祝由科”,最迟在唐代祝由已成为中医体系独立一科,而明代太医院设立医术十三科,祝由科是为最后一科。按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解,“祝由者,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也。”即诅咒病魔请求神祝。祝由是古代以祝祷符咒治病的方术,后世称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1]。而在马王堆汉墓出土《五十二病方》后,有关学者研究其中祝由部分得出了争论性观点。学者袁玮认为,祝由即是咒说和驱除致病缘由[2],而学者张丽君则认为,祝由是指磨疣时念咒求神的方式,后来成为巫祝术治病的专略词,“祝由”是联绵词不可分开释意[3]。(2)据全元起“祝由为南方神”论断和许奉恩《里乘》卷三记载,一说祝由是湘西辰州(今湖南沅陵)人,他的法术流传下来,即后来的辰州术。
二、祝由科发展简史
《五十二病方》中巫祝祈祷方多达30条,约占总方数的1/10[4],其中祝由科,仍归巫祝祈祷之法,有神秘主义色彩,而到了《素问》,祝由始成为以“移精变气”为核心的中医理论之一。明代十三科有祝由一席地位,《随书.百官志》中记载太医署“设有祝禁博士二人”,虽然祝由科一直处于中医体系的边缘,但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也不必特意神化。到了清朝,“祝由”兴盛于民间,尤其在辰州地区,并逐渐为当地巫师附会,使其充斥着地域和浓厚的迷信色彩。
三、治病方法与原理
祝由科治病工具与方式十分便捷,在念咒的同时加上呼吸、禹步、画地等,再配合屋脊草、奚蚕、钱币和地浆、土块、葵菜、桃枝等随手可取之物[5]。表面上看似完全是迷信形式,实际上这是含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最原始的精神疗法,它带有心理疗法的医学底蕴而其医疗作用通常淹没在道教式画符念咒的宗教活动氛围中不为世人所察。古人很早就知道在七情六淫之外尚有未被认识的病因,归之“鬼神致病”,其实就是现代来说的心理因素致病。公元前4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认为语言也是医生治病救人的工具之一,祝由科治病,也应是这种依托语言的心理暗示疗法。
四、疗效案例
福建蔡安娜治一未婚女青年,该女青年不寐,讷呆,形体日渐消瘦,理化检查却“无病”,多次服用中西药无效,始终焦虑自身终身大事,蔡即采用言语之法祝说病由,使病人心情舒畅,病症也随之消失[6]。
五、作者看法
笔者生长于湘西北大山,从小也亲身见识过类似祝由科的方术,如小孩子受惊需请“阿公”焚香念咒以针挑刺十指,喉咙卡鱼刺可用符水轻易化去。乡民中多有画符治病兼卖各种古怪草药的人,不知是故弄玄虚还是真有其效。我所接触的应该是后来的辰州术,其中多有迷信色彩,而做为医术的祝由科,我相信它是存在的,不过现在已经与巫混同发展成地域特色了。但不可否认,祝由科前期发展,一直是中医“情志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于现代心理医学的发展,也仍有借鉴吸收之处。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4445
[2]袁玮,《五十二病方》祝由方法浅析[J].湖南中医学报,1998,(1)
[3]张丽君,《五十二病方》祝由之研究[J].中华医史杂志,1997,(3)
[4]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五十二病方[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56-78
[5]张丽君,《五十二病方》祝由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7(7):144-147
[6]王光渠、刘辉,中医心理治疗[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