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师大新出了一套教育读本,叫做《珍爱生命》,瞬间成为教科书里的一股清流,引来好评如潮。
这套读本不仅开启了儿童性教育普及的先河,还顺带输出了许多值得提倡的三观。其中有一页画着某位单身的阿姨,在快乐地做家务,她的狗乖乖地在一旁玩耍。
书上写着:“有些人选择单身生活,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更适合自己,同样幸福。我们要尊重这样的选择。”
从小就让孩子们知道这一点,真的棒极了!
前几天李银河老师做客《奇葩说》,也表达了这个观点,不过她选了一个震撼的标题,叫《婚姻终将消亡》。
总之,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结婚并不是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当别人散发着恋爱的腐臭味儿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继续维持单身狗的清香。
或许被婚姻的枷锁压抑太久,“不婚主义”虽未普及,却已然成为某种时尚。
有不少大好年华的姑娘或者小伙子向我感慨:“不结婚多潇洒,想吃什么吃什么,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随时都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们说着,两眼闪闪发光,好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然而,选择不婚主义,有几件事,你必须知道。
-2-
选择不婚,你必须要有享受孤独的能力。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孤身一人的生活,相反,我看到更多的状况是,一个女孩和恋人分手之后,立刻无缝接轨地投入到了下一任的怀抱,倒不是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而是她们完全无法面对空窗期的孤独。
像是这种严重缺乏归属感的同胞,我严重建议你不要选择不婚,否则你会在夜深人静的唱起一首古老的歌谣:“我飘啊飘我摇啊摇无根的野草……”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我求你一定要找个好人嫁了吧。
不婚绝对不能是一个突发奇想的临时决定。我问过一个单身多年的朋友:“你下班回到空荡荡的家,会不会也有一瞬间孤单寂寞呢?这种时候你怎么办?是打开手机用社交软件聊天吗?”
她摇摇头,说:“你知道吗?我在很早很早,甚至从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已经为单身生活做准备了。”
“读初中的小女生嘛,都喜欢三五成群,可我却更愿意独来独往。尤其她们课间约我一起去厕所的时候,我有点想不明白,去厕所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还要结伴呢?”
“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吧,我隐约意识到我可能更倾向于过一个人的生活,那看起来更高效。”
“于是我刻意地培养自己,学会从读书、听音乐和发呆这样的事情中得到乐趣。大一暑假,我还专门租了一座院子,尝试一个人生活。最终,我做到了,即便一个人呆一年,我也不会觉得太闷。”
-3-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选择不婚,你还要很有钱,很有钱,很有钱。
面对生活,想要单打独斗?你的铠甲得够硬才行。
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家庭确实是节能环保的小单元,独身却不是。
独身,意味着你每个月只能自己还车贷房贷,没有家庭合伙人能为你分担;意味着你如果生病了,哪怕是感冒发烧这样的偶感不适,你也不能一个人待着,只好乖乖去医院;意味着生活中那些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的事物,比如搬动家具这样的小事,你也要靠金钱来获得外界的帮助。
许多人看到不婚主义者过得光彩亮丽,却丝毫不知道其背后的艰辛。
我的部门主管,年近四十,依然没有结婚的打算。我经常看她晒朋友圈,今天在明珠广场喂鸽子,明天就有可能在巴黎铁塔吃冰激淋,过得潇洒惬意。
然而我也知道,她还经常为了赶项目通宵奋斗,也曾打着吊瓶赶方案,因为除了自己,她没有什么可以依靠,她必须保证自己在大浪淘沙里遥遥领先,永远不被淘汰才行。
真的,并不是你选择了不婚,就可以游戏人间,活得潇潇洒洒,你还要很努力,甚至要付出两个人的努力那么多,才能充分实现财务自由,那是自由的基础。
一个又穷又邋遢的独身汉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人们会把他们统称为“光棍”,同样,一个又穷又邋遢的单身女也没什么骄傲的,只有那些有钱有品的老女人,才好意思跟人家说自己是不婚主义。
-4-
选择不婚主义,你必须知道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最基本的一件事,是如何保护自己,这其中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不婚主义者大多冷静而克制,但也不乏有人是出于对自由和浪漫的追求。而且,不婚主义不同于独身主义,他们很可能也会有自己固定或者不固定的伴侣。
没有一个红本本放在家里,不婚者就必须把自己和爱人之间的关系区别于婚姻,最好的法子是同居之前能达成一个清楚的协议,切忌含糊不清,必要的话,财产公正和AA制也可以考虑。
不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不受任何人的侵犯,既然你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就不要忽视自己对此的需求,学会保护自己。
无论生活多么载歌载舞,你永远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确保一切还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不要去偏僻的地方约会,不要允许陌生人到家里,不要制造财务混乱,如果你要出远门,请务必确保水电和煤气的安全。
你要知道,世界上有一些事,发生的概率很小很小,但只要发生一次,就足以摧毁你的生活。
不婚是一种选择,这意味着你选择了一个人把日子过得周全,你有义务做自己的经纪人,360度无死角地打理好你的心情、财务和人身安全。
那么,你会选择不婚主义吗?
假如婚姻制度消亡,你也能过得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