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旧文混个更~
N个月前,在我知道《心理罪·画像》要拍成电影后,我才开始关注这本小说,然后被吸引,给我很多共鸣。《心理罪》成功地引起了我对犯罪题材作品的兴趣,它又促使我去翻阅了《如果蜗牛有爱情》、《尸语者》、《无声的证词》和《十宗罪》。
《心理罪》有五个故事:《第七个读者》、《画像》、《教化场》、《暗河》和《城市之光》。这部小说是这当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从小说结构来看,每个故事作者都采双线结构谋篇布局,一条线是警察视角,以方木为男主推动情节发展,另一条是犯罪视角,通过对罪犯的侧写丰富故事情节。然而总览全书,每个故事独立成篇但又有一条以方木成长轨迹为线索的总线贯穿,乱中有序,可见作者对小说布局的用心。内容上的专业与接地气更使我完全没有吐槽的余地,只剩佩服。方木这个男主让我又爱又嫌弃,对警察这个职业也是又敬佩又痛心。犯罪心理学在国内是个年轻学科,当人们还在对心理学存在误解的时候作者雷米能关注到这一领域本身就具有前瞻性。雷米作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教师,想必不乏与现实案件接触的经验,加之其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故事写得既有辩证思考又引人入胜,可读性很强。
《如果蜗牛有爱情》是因为女主的人设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生才去读的小说。这是这些书中唯一由女作者写的小说。在女性视角下的“悬疑”自然与男性视角有很大差异。如果说男作者笔下的都是极致的丑恶,那么女作者的文字总还会给你希望。作者丁墨或许并没有相关法学背景,或许只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毕业于中文专业的女士,选择犯罪题材或许是出于兴趣,亦或许身边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文笔充满小女生的爱恋气息,但又有股倔劲,一股女性矜持之气,不愿沦入傻白甜之伍。女主的过于理性失了一丝可爱,男主的过于完美少了一些亲近,他们活在阳光下,即使目之所及是犯罪,全文也没有黑暗气息。读完只是淡淡浅浅。
至少在写这篇文时,我还没看完秦明的《尸语者》和《无声的证词》,但小说的平铺直叙你只消看前几个故事就大概了解了作者的风格。作者秦明是一位完全奋战在一线的实务工作者,写作亦本着实事求是,没有精巧的构思,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经验的总结,读时仿佛在看一本工作日记,少了些趣味性与悬念。看第二册《无声的证词》时明显地感受到了作者在写作技巧上的进步。相比第一册《尸语者》多了一些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故事与故事之间在结构上不再那么松散。就专业而言,作者是无可挑剔的,它简直可以直接用作法医的参考书,也正是这一点他的作品获得了认可,毕竟这是法医工作的真实写照。
《十宗罪》文笔优美,在阅读体验上给我一种凌虐与破碎的美感,仿佛暗夜中滴血的玫瑰,红艳之下是扎手的刺。我不了解作者的职业与经历,只感觉他至少是一位网络写手,能很好地驾驭文字,并且阅读广泛,常年混迹贴吧、论坛之类的网络平台,关注各种时事案件,喜欢悬疑推理。他不一定是法律工作者,但他细腻的犯罪描写是唯一令我感到瘆人的,因为他最懂得如何调动读者的感官,在行文中与读者互动。每一册都有很多个故事,以各怀本领的人物组成的特案组为视角展开。其实案情不算曲折,悬念也不大,每个血腥的开场都只是罪犯简单动机指导的结果,读罢只会唏嘘,他偏偏就走上了这样的不归路。
这些小说中,最富思辨,人物塑造最接地气的是《心理罪》;最不恐怖,读完反而会让你对法律职业心生向往的是《如果蜗牛有爱情》;最专业的是法医秦明的系列作品,文学性最强的是《十宗罪》,各有千秋,只凭看官们如何取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