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庆节的时候,在家里看电视。
视线停留在了在一个主持人选拔的节目上,五位候选人来到了最后一个争夺冠军的环节。
评委给出了最后一个挑战是:在两分钟之内说出一段感动别人的演讲。
谈起“感动”这个词,最会令大多数人感动的是亲情。所以,五个选手其中有四个都在谈起了父母。
可能是最后一搏,所有选手都有些紧张并且用力过猛。他们大谈养育之恩,用故意煽情的语气,夸张的颤音。企图用这样拙劣并且浮夸的演讲来博得评委的认可。
所以作为一个电视机前面的吃瓜群众。看着他们,我只想冷漠地说一句:真的,说得很好,但是一点都不感动。
这种有明显煽动痕迹的戏码只能骗骗初中懵懂无知的我,但是现在我长大了。
我不喜欢一切的矫揉造作,所有故意并且有目的的东西我都不喜欢。
(二)
初中的时候,疯狂英语的李阳来到我们学校演讲。
他演讲的技巧真的是超级高超,给我们许下很多诺言把我们全校同学骗的一愣一愣的。
后来发现他只是说说而已,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兑现诺言,他的唯一目的,就是卖书。
他演讲中有一个环节让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他叫我们所有人都闭上眼睛,低下头。然后播放一些特别煽情的音乐,然后和我们说起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父母的艰苦啊此类煽动性的话语。
他才讲到一半,我就一直在哭。他讲完我看看四周,90%的人都在哭。
看到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班唯一没有哭的一个男生惊呆了,爆出一句:天哪你们不至于吧,有那么感动么。
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心里想的是:他怎么这么冷血,都不哭的,难道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么?
然后他继续说:“有什么好哭的,这种桥段我都厌烦了。从小我妈就拉着我,让我看过几百遍了好吗。”
我们不理他继续哭。哭完之后其实心理防线就被攻下了。觉得李阳说什么都对,演讲过后傻傻地去抢着买他对我们并没有用的书。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才知道这满满的都是套路。也知道那个男生说的才是对的,见过世面的人果然有眼力。
其实也算是一个教训吧。从此之后,比较低劣的煽情手段我都能识破。
(三)
如果那个时候你在台上,那两分钟内你要说什么?
你有过令自己特别感动,并且你相信也能感动别人的亲情故事发生么?
我努力地想了一下,还真的没有。
因为我爸妈姐姐在从我出生开始就很宠我啊,他们很爱我,也一直竭尽全力把最好的给我,一直到现在。
所以经过这么多年,因为边际递减效应给我带来的感动真的很少。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一直处于一个幸福的饱满状态状态,你很难再体会到“感动”。
就比如说你特别饿的时候,你吃到很美味的时候你会感动到想哭,但是饱的时候这种被感动的机率肯定会下降。
即使感知感动的能力会下降。但是我还是希望你总是处于一个饱的状态而不是挨饿。
所以说起家人,他们给我的感受真的不是感动,而是感谢,同时也是庆幸。
特别庆幸自己是家人的家人。
(四)
其实关于家人带给我们的感觉,很多时候都是忽然间的。
几个月不见,你忽然发现父母头发不如从前黑了。
在父母的某个动作里,你忽然间发现父母是真的老了。
在一场小意外里,你忽然间发现你开始是父母的依靠了。
成长本来就带着两个属性,一个是从眼泪来的,一个就是瞬间的。
而当我们真正面临那个逼着你成长的瞬间,你才猛然发现:长大,本来就是一瞬间的事。
(五)
有一个瞬间让我记忆尤新。
那是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有一天一个人在宿舍,忽然间觉得好渴,拿着杯子走到饮水机旁边的时候,发现没有水了。
迟疑了片刻,我决定尝试着自己一个人把水换掉。
过程虽然是艰辛的,但是我最终成功把水换掉。
可能是第一次做的事成功了的这一点让我特别开心,当时就觉得自己很厉害,又朝着女汉子的道路迈进了一步。
我又是爱嘚瑟的傻孩子。所以舍友回来了就和她们炫耀我有多厉害有多力大无穷。放假回家也和姐姐说了,也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你这么厉害啊”的夸奖。
可当我回家跟爸妈说“成功换水”事件之后,我脸上还是洋洋得意的表情,内心等待着“我家姑娘长大了的”称赞。
可他们听完之后原本开心的脸色就变了,爸爸首先插一句“你要小心闪到腰啊。”然后妈妈再上来,满脸的担忧:“你一个女生怎么能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呢!你以为你是男人啊,你不能这样。。。”
然后我妈继续说一大堆,脸上满满的担心像是我对自己的身体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一样,最后非要我答应她没有下一次她才放松下来。
我记得我当时看着爸爸妈妈担心的脸,我其实才猛然醒悟:我从小就比较自立,所以习惯在人前坚强,久而久之在自己面前也很要强。
但原来我在最爱你的人面前,我其实一直是一个没有长大的,脆弱的需要保护的女生。
在他们心里:你不需要以自立为荣。你不需要那么逞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求助。
逞强久了,连你自己都信了,你也忘记了可以不这样。
但是最爱你的人没忘。
(六)
最深的感情到最后是温柔的。
我爱你也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而是你一直以来给我的陪伴,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片段里。
你让我知道:有你,真好。
谢谢你。
---END---
感谢阅读完全文的你。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