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不幸福。
撇开可爱的双亲,至亲的哥哥和姐姐,只剩我自己一个人的话,平心而论,我不觉得自己有多幸福。
假如没有他们,我真要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简直孤独得像一个死魂灵。
从前每次被问起或看到这个问题时,总是不经思考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现在想来,其实是自己混淆了,那只不过是我的目标和愿望。
毕竟,谁不想要自己过得快乐又幸福呢?
但我曾经敝于承认这个事实,因为别人觉得我幸福,所以自己也希望能够说服自己其实我是幸福的。
三人成虎嘛!
可是假扮兔妈妈的大灰狼最后还不是兔子肉没吃到,反丢一条尾巴,夹痛灰溜溜地跑回森林了么?
所以谎言总有一天是会被揭穿的。
从前觉得自己幸福,是因为不懂幸福的含义是什么。
现在知道自己不幸福,是因为看到了幸福背后隐藏的秘密。
我们总是很轻易就怀念过去。可是你真的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小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去看一场幕布电影,老妈总是会把晚餐做得早一点又丰盛一点,平日里从来不做不买的零食也都着急忙慌地准备一些,然后吃完饭全家人扛着凳子早早去学校操场上占据有利地位,更不用说身为孩子的自己是如何像冲锋陷阵的敢死队一样越过人群了。
若是要去赶集,提前一天老妈便要开始嘱咐我们明天穿戴得干净整洁方可出门。
这种味道,至今还可以从我老姑的身上读出来。
在他们家,若要出去逛街,是不能随便穿家居服出门的。头发要梳好,衣服要换好整理好,鞋子也要配好。如此准备一番,便可出去摇摆了。
他们可以因为头发或衣服不干净而放弃一次计划好的外出踏步。
而每到清明时节,老爸总要提前裁好纸张,再拿出特质的刀具一沓一沓凿出整齐的孔洞。然后大人们拿着镰刀,带着祭品和凿好的纸,带着我们一群小屁孩往山上或田野边去。
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小屁孩的闹腾绝不会在祭拜结束前就开始。
每个人都神情肃穆一言不发,只听得到除去杂草杂枝的噗噗声和鞭炮声,只闻得到山风吹过带来的花香和蜡烛燃烧的味道,只感受得到纸张燃烧成熊熊火堆时的灼热,然后是撒酒,磕头和祝愿或祈祷。
到了过年时节更不必说,大年三十写对联,贴春联,备年夜饭。
在我们家,还要赶在年夜饭之前在家门口和院子里的树上贴上红纸,算是给树拜年了。
吃年夜饭之前总是要来一串响亮的鞭炮,才能正式入席入境,觉得那才是过年了。
不放鞭炮的过年,是没有年味的。
后来,总有人对我说:过好了每天都是情人节,过好了每天都是生日。
这句话我听了好多年也觉得它没毛病。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生活还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
为什么我们对小时候有那么多的回忆?
因为小时候的生活是分段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仪式来突出它,年复一年,所以我们能够牢牢地记住它,才能够在日后的年复一年里咀嚼它,回味它。
若要问你在过去的这几年里,你能够清晰记得的事情和感受,大概你是要回忆很久,然后才发现自己在过去的每一天里,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的。
不觉得很可惜吗?
我们活着却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我们走过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在意识到这一点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幸福,起码没有我想象和以为的幸福。
从前我会因为生日的到来提前好几天开始兴奋和期待,会因为一个与我无关的节日而热血沸腾,会因为一个与我有关的节日大肆泼洒祝福。
现在的我却不会了。
因为他们都说过好了每天都是晴天。
可是难道不是因为有雨天我们才期待和记住晴天吗?
每天都过得好,却还是希望能够在出门的时候打扮得美美,在清明的时候能够回去扫一次墓,在过年的时候能够放一次鞭炮,在情人节的时候收到一束花,在生日的时候能够有特别的关心。
因为这一样的一天才算特别的一天,这样特别的一天才能让它从众多一样的日子里脱颖而出,让我们毫不费劲就记住了它们,然后成为生命中的一个刻点,逐渐清晰明亮,难道不是吗?
小时候,是父母帮我们创造童年和回忆。
长大了,我们自己延续这种仪式,尊重这样的传统。代代传承,在时间的长河里赋予它更长久深远的意义。好像你循着父母的脚印踏上去,一代一代,一步一步,越发清晰和深刻。
难道这样不是更有趣更有意义,也更叫人觉得幸福吗?
若有一天我从天空飞过,我希望那里有我的翅膀划过的痕迹。我希望那一天是最特别如天空中的月亮才好。